
合成纖維詳細信息
合成纖維
Synthetic Fiber in China
合成纖維投稿要求
合成纖維雜志投稿須知:
1、《合成纖維》內容要求緊密結合國內外化纖行業技術發展態勢,選擇科研與生產實踐中先進的、具有推廣使用價值的技術項目,生產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煉。
2、《合成纖維》稿件應包括題目(中英文)、作者姓名、單位(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中英文)、正文、參考文獻。稿件若為基金項目,請注明項目名稱、編號或提供文件復印件。
3、《合成纖維》題名應簡短,不超過20字。摘要應簡明扼要,高度概括全文,字數200~300字,摘要請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結果、結論。題名、摘要中不含圖、表、化學結構式、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不引用參考文獻。中文關鍵詞盡量用《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英文題名、摘要、關鍵詞應與中文一一對應。
4、圖、表應盡量精簡,表述內容不重復,同一內容用表不用圖。圖要注明圖序、圖題,坐標數據刻度清晰可辨,刻度朝圖內,實驗點必須準確,線條應均勻。表格以封閉表表示,要注明表序、表題。圖、表中數據和線條均為黑色。圖如果是掃描圖,請用分辨率600以上掃描。照片須黑白分明、灰度層次清晰,并應注明放大倍數。
5、物理量、計量單位應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使用方法》的規定,盡可能用符號表示。原來使用的“旦[尼爾]”、“毫米汞柱”、“公支”、“千克力”等單位應停止使用,一律使用國際單位制。
6、文章發表后,如被轉載或獲獎,請及時通知文章責編,以備成果統計之用。
合成纖維雜志簡介
《合成纖維》經新聞出版總署批準,自1970年創刊,國內刊號為31-1361/TQ,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欄目設置及內容節奏經過編排與改進,受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愛。
《合成纖維》主要讀者對象為合成纖維生產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企業決策者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師生等。
合成纖維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合成纖維參考文獻
泛亞在沙特阿拉伯的大型工廠使用英威達的PTA技術
英威達公司于2019年3月12日表示,其授權集團英威達功能技術公司和泛亞PET樹脂(廣州)有限公司已就英威達最新的精對苯二甲酸(PTA)工藝技術的許可達成協議。泛亞將在位于沙特阿拉伯Jazan的125萬t/a工廠中使用P8 PTA技術。
遠紅外抗菌纖維及其復合功能性產品的開發進展
闡述了常見紡織品抗菌整理劑的種類與選擇,列舉出制備遠紅外抗菌纖維的表面涂層法、共混紡絲法、熔融紡絲法等常見方法,并敘述了其遠紅外輻射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的測試方法與標準。通過介紹遠紅外抗菌纖維在復合功能紡織品上的應用進展,為該類纖維的開發與實際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發思路與實例。
滌綸長絲紡絲環吹冷卻方式的討論
紡絲環吹冷卻技術可使絲條冷卻更均勻、紡絲更穩定、能耗更低,同時有利于多孔細旦產品的研發。環吹冷卻技術對環吹風筒的過濾精度和冷卻風的清潔程度要求較高。為解決生產粗旦品種因冷卻不夠,產品存在品質問題等缺陷,通過試驗確立了用環吹冷卻方式所能生產優質滌淪長絲品種的范圍,以及通過風筒長度、噴絲板板徑、噴絲板絲孔排布圈數、風溫和風壓...
TMT-IBOX 32頭紡細旦扁平55 dtex/96 f聚酯長絲的生產
在TMT公司提供的IBOX新型DIO-FDY多孔扁平DIO 55 dtex/96 f 32頭滌綸FDY產品,選擇長寬比為12∶1的'一'字形噴絲板,在291℃的箱體溫度、60 mm無風區、15 Pa的冷卻風壓條件下形成初生纖維,經過五輥牽伸定形,采用牽伸比2.25倍、牽伸溫度75~77℃、定形溫度106℃、加工速度3900 m/min的工藝條件,生產狀態穩定,纖維品質良好,織物產品風格達到要求。
泛亞在沙特阿拉伯的大型工廠使用英威達的PTA技術
英威達公司于2019年3月12日表示,其授權集團英威達功能技術公司和泛亞PET樹脂(廣州)有限公司已就英威達最新的精對苯二甲酸(PTA)工藝技術的許可達成協議。泛亞將在位于沙特阿拉伯Jazan的125萬t/a工廠中使用P8 PTA技術。
遠紅外抗菌纖維及其復合功能性產品的開發進展
闡述了常見紡織品抗菌整理劑的種類與選擇,列舉出制備遠紅外抗菌纖維的表面涂層法、共混紡絲法、熔融紡絲法等常見方法,并敘述了其遠紅外輻射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的測試方法與標準。通過介紹遠紅外抗菌纖維在復合功能紡織品上的應用進展,為該類纖維的開發與實際應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發思路與實例。
滌綸長絲紡絲環吹冷卻方式的討論
紡絲環吹冷卻技術可使絲條冷卻更均勻、紡絲更穩定、能耗更低,同時有利于多孔細旦產品的研發。環吹冷卻技術對環吹風筒的過濾精度和冷卻風的清潔程度要求較高。為解決生產粗旦品種因冷卻不夠,產品存在品質問題等缺陷,通過試驗確立了用環吹冷卻方式所能生產優質滌淪長絲品種的范圍,以及通過風筒長度、噴絲板板徑、噴絲板絲孔排布圈數、風溫和風壓...
TMT-IBOX 32頭紡細旦扁平55 dtex/96 f聚酯長絲的生產
在TMT公司提供的IBOX新型DIO-FDY多孔扁平DIO 55 dtex/96 f 32頭滌綸FDY產品,選擇長寬比為12∶1的'一'字形噴絲板,在291℃的箱體溫度、60 mm無風區、15 Pa的冷卻風壓條件下形成初生纖維,經過五輥牽伸定形,采用牽伸比2.25倍、牽伸溫度75~77℃、定形溫度106℃、加工速度3900 m/min的工藝條件,生產狀態穩定,纖維品質良好,織物產品風格達到要求。
熱門評論
個人感覺這期刊編輯老師還是很負責的,有問題問他都會盡快耐心的答復,對文章的修改也很細心。審稿老師給予修改文章的建議也很中肯,對提升文章質量幫助很大!
總體來說合成纖維,拒稿率比較低,關鍵是有創新。投稿到錄用快些不到1個月,慢點半左右,主要跟審稿專家有關,平均3個月左右。錄用速度還是很滿意了。希望可以早點發表。
合成纖維雜志的處理速度還是挺快的,個人感覺雜志的編輯還是挺負責任,對排版什么要求很細致,意見很中肯。當然,多引幾篇該雜志的論文會很大程度上提高被接收錄用的機率。很不錯的期刊
投了兩篇,中了兩篇,審稿費是固定的,版面費看編輯部將你的文章排版好了之后的長度的,排好之后5頁的話,以此類推,我看到前面點評的幾位版面費都超高了,估計大家填的是總數。
請問各位,內審合格是什么個階段了?還要送外審么,這個雜志都不進行郵箱聯系的,我的消息全要進行網上投稿才能看得到。
審稿非常規范,專家意見很中肯,關鍵是審稿速度很快,而且投稿系統做得比較完善,對我的寫作非常有幫助,編輯態度非常好,祝愿貴刊越辦越好!
合成纖維雜志審稿很快,專家給的意見很中肯,態度也很好!我投的一篇8月4號投出,8月21號收到了錄用通知,當然我修改的速度也很快。特別是外審意見也很神速。
已經向往這本書很久了,從封面到內容都很不錯,真心贊.內容樸實卻極具感染力,還不錯,感覺作者的敘述很靈動,不枯燥。看過無數的類似書籍,依然覺得這個有用!可以抽空看看的書哦。
5月底投的,中間打電話問了一次,很快就給了答復,返修回去大概15天左右通知接受。審稿很快,修改意見中肯,改完就錄用了。合成纖維雜志審稿非常仔細,很小的錯誤都告知了,對語言表述及前后邏輯要求很高。
審稿速度無力吐槽了~~~~快5個月了木有結果,一直是外審狀態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