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關于簡析黃炎培就業軟實力思想探微免費論文

謝萍

: 論文摘要: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嚴峻的形勢下,受約瑟夫·奈(Joseph Nye)于1990年提出的“軟實力”一詞影響,我國學者雖從2006年才開始提出“大學生就業軟實力”一詞并展開相應研究,但在實質上,黃炎培先生早在倡導職業教育之初,就給予了學生軟實力培養以重要地位。黃炎培不僅從公民素養及職業道德兩個層面對大學生就業應具備的軟實力內容作了詳細論述,還對其重要性及養成途徑作了多方探索并實踐。其中很多思想對當今教育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黃炎培;就業;軟實力;職業道德

我國高等教育自1999年大規模擴招以來,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在此之前,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數量不足100萬,但到2010年,畢業生數量達到了630萬,加上初高中畢業后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以及大量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軍隊退伍人員,全年需要就業的人員達2400萬人左右,而社會只能安排1200萬人就業。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目前,無論政府還是高職院校都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要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除了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還應重視學生的軟實力建設以培養用人單位日益看重的人文素質。2010年剛通過的《江蘇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更是明確提出要以“畢業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就業質量、用人單位滿意度”作為職業教育教學成效的終結標準,而我國近現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先生(1878-1965)則早在他倡導職業教育之初,就給予了學生軟實力培養以重要地位。

黃炎培先生在1917年的《職業教育析疑》一文中指出:“人或疑主張職業教育,即不主張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不知二者與職業教育,并非立于反對地位,豈得因入此而便疑出彼?況主張職業教育者,同時必注重職業道德,而公民教育實合公民道德與公民職業兩者而成,彼此均有不可須臾離之勢。”從中可看出,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教育除了包括技能訓練,還必須包括道德熏陶,兩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而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單位招聘時,“但只是功課好,夠了嗎?不夠,還要身體強健。身體強健,夠嗎?不夠,還要技能純熟。……這樣,夠了嗎?不夠,還要脾氣好。……以上四項都要全憑自己去做。兄弟在中華職業學校時,常有兩句話,就是‘利居眾后’‘責在人先’。”

事實上,對學生就業軟實力問題,黃炎培不僅觀念上高度重視,理論上系統闡述,還依托中華職業學校親自加以實踐,其中很多思想不僅意義深遠,在當時為中華職業學校培養大批優秀畢業生立下了汗馬功勞,即使對21世紀高職教育,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值得今天的我們去研究并借鑒。現從三個方面介紹如下。

一、就業軟實力之內容

“就業軟實力”一詞在名稱上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時任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的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出版的《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力性質的變遷》一書及同年在《對外政策》雜志上發表的題為《軟實力》一文中,從政治學角度借“軟實力”一詞以描述綜合國力中的無形要素和非物質要素。自此,對軟實力的研究逐漸從政治學領域延伸到教育、經濟等其他領域。而我國自1993年引入該詞后,也從2006年開始提出了“大學生就業軟實力”一詞并展開了相應的研究。但實質上,我國職業教育界早在20世紀初就已開始重視學生就業軟實力的培養。其中,堪稱先驅的是我國近現代職業教育創始人黃炎培先生。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黃炎培先生從公民素養和職業道德兩個層面對學生就業軟實力提出了要求。

1.公民素養

在創辦中華職業學校過程中,黃炎培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素養一直非常重視,認為職業教育“使命在造就實用人才,同時亦須重視人格訓練,以免由實用而流于功利化。”③對學生進行人格訓練是開展職業教育、培養就業軟實力的基礎,為此,他提出了“人格必須完整”的培養目標,及“鐵的紀律,金的人格”的具體要求。在黃炎培看來,鐵的紀律是完善人格必需的手段,同時也是現代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而所謂“金的人格”,黃炎培將其解釋為:“一、須有高尚純潔之人格;二、須有博愛互助之精神;三、須有俠義勇敢之氣概;四、須有刻苦耐勞之習慣。”這既是學生為人必須具備的四條根本修養,同時也是做人的根本。

為實現這一目標,黃炎培提出,“而欲全人格,行動必須非常嚴謹,操守必須非常竣潔”,他除了要求學生“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實”外,還特別提出“自己尊重人格,同時還須尊重他人人格;互相尊重,實為人與人之間最理想的境界。”

2.職業道德

黃炎培在推行職業教育之初,始終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予以高度重視。他認為,職業道德教育目標可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所有職業都應遵循的一般職業道德修養;二是一般職業所應遵循的具體職業道德規范;三是某個職業所應遵循的特殊職業道德要求。

(1)一般職業道德修養。1918年,黃炎培為中華職業學校規定了“敬業樂群”的校訓。這一校訓既是他職業道德教育的方針,也是當時職業界對員工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是綱。

“敬業”是指“對所習之職業具嗜好心,所任之事業具責任心。”即不管從事什么工作,首先要有職業感情及責任心。熱愛自己職業并有責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之前提。就職業感情而言,黃炎培認為如果學生頭腦中存在“非以職業為賤,即以職業為苦”的思想,看不起自己的職業,正是“職業教育之礁”。他要求學生明白“職業平等,無高下,無貴賤。茍有益于人群,皆是無上上品。”

“樂群”是指“具優美和樂之情操及共同協作之精神”,即學生在工作中要有服務社會及合作互助的精神。首先,得有服務意識。黃炎培先生認為,“職業教育訓練,第一要義即‘為群服務’。一個人不能太重視自己之利益而犧牲大眾。職業并不只為己謀生,同時對于‘為群服務’之群字,應特別注意。”因此,“無論受教育至若何高度,總以其所學能應用社會、造福人群為貴。”其次,得有合作精神。黃炎培將職業定義為“是人類在共同生活下一種確定的互助行為。職業教育,即是給人們以互助行為的素養,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職。”因此他把“大合作精神”作為德育方針,指出在職業活動中,人們應該懷抱合作精神。

(2)具體職業道德規范。為了讓“敬業樂群”更具有操作性,黃炎培還綱目并舉,以此為核心,制定和完善了中華學校《職業道德教育標準》。在此標準中,“敬業樂群”被細分為操作性極強的13條在校學生修養標準,即:對職業之性質應有準確之觀念;對所欲之社會應有相當的了解;對將從事之職業應具有相當之興趣,養成負責習慣,養成互助合作的精神;養成勤樸的習慣;養成合理的服從習慣,養成有禮貌的習慣,養成守法的習慣,養成公而忘私的德性等。1924年,黃炎培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尊重職業、職業平等、信實、服務、耐勞、守法、進取、節儉等具體規范。1930年,黃炎培在中華職業教育社的南翔南園專家會議上,進一步提出“職業教育上精神訓練的標準和方法”,將職業教育精神訓練確定為六個要點:責任心,工作效能,互助,廉潔,樂業興趣,創造精神。

(3)特殊職業道德要求。中華職業學校創辦初期,只進行一般的職業道德教育。但到了1928年,黃炎培在《設施職業教育標準》中提出:“職業教育機關之訓育,除普通的道德訓練外,須切合于是項職業社會所需要。”也就是說,既要進行一般的職業道德教育,還需進行某職業特殊的道德教育,兩者不可偏廢。如對商科,既需要進行“服務社會”、“養成勤勞習慣”、“合作精神”等一般職業道德教育,同時,由于商業與工農業不同,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因此還必須進行敏捷、信實、禮貌、注意社會狀況等特殊的職業道德教育,“只有具備上述數種條件,方可稱為一個完善的商人。”

在黃炎培倡議下,中華職業學校于1931年確定了公共的德育標準及農、工、商、家事等各科的德育標準,將學生就業軟實力培養從一般與特殊角度進行了有機結合。

二、就業軟實力之重要

就業軟實力體現出來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對學生順利就業起著決定作用。鑒于此,黃炎培從職前與職后兩個角度論述了就業軟實力對學生職業競爭力的影響。 1.從求職角度分析就業軟實力是關系大學生順利就業的關鍵

黃炎培指出,對職業教育來說一個不得了的問題,就是畢業后的職業問題。但當時中國教育的困境是“脫離社會、脫離生活,畢業于學校而失業于社會。”為此,黃炎培認為,學生要想順利就業,很好地為謀生作準備并全面擔當服務社會之責任,不能僅以職業技能訓練為目標,還必須切合單位需要,注重軟實力的養成。他要求學生“養成守規則、有禮貌、耐勞苦的習慣”,并指出,“如果真能做到吾敢說沒有一處不歡迎的。”

2.從在職角度分析就業軟實力是關系大學生職業生涯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中華職校在制定的教育方針中規定“既得應用之知識,純熟之技能矣,而無善良之品行,仍不足以立身社會。”若“人格一經毀損,其人見棄于群眾,那有功名事業可言”。黃炎培認為待人必須厚道,這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凡事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得人的同情與助力,而人之待我,一視我之待人如何,絕無假借與僥幸之余地。”即,優良的品行是關系學生事業能否成功、在職業上能否可持續發展并立身社會的保障。

三、就業軟實力之培養

學生就業軟實力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對此,黃炎培主張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念入手,倡導“勞工神圣”

針對當時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有讀書之慣習,無服務之慣習”,黃炎培從改變學生觀念入手,力倡職業平等。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和服務觀,他強調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提出了“勞工神圣”的口號。黃炎培認為,勞工無論是勞心還是勞力都是神圣的,主張“作工自養,是人們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中華職業學校以“雙手萬能”圖案做校徽,學生在入學時一律要寫下“一尊重勞動,二遵守紀律,服務社會”的誓約書。學校規定,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內一切灑掃清潔工作,全部由學生負擔。“校舍不夠,學校擴充建筑校舍,教師和學生合力自砌壁,自鋪瓦;運動場不夠,擴建、收買場地,教師和學生自平治,全校不用一校役。”

高職學生畢業后幾乎都是從簡單勞動做起,面對崗位的重復與單調,一些學生在工作之初就會產生失落感及厭煩情緒。為此,培養學生腳踏實地及職業平等的優良品行對他們以后的職業發展就很重要。黃炎培先生創辦的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沿襲先生所提倡的“勞工神圣”傳統,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在每學期安排了“勞動周”,在這周內,學生參與學校各部門的灑掃清潔工作,目的在于通過日常勞動以培養學生職業無貴賤之觀念。

2.自律為重,倡導學生自治

自治是指學生通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養成自律、自動、合作互助等優良習慣。黃炎培認為,學生軟實力的養成,除了需要他律,更重要地是還需要自律。為此,中華職業學校“特重學生自治,提倡公共作業,養成其共同心、責任心,乃勤勉誠實克己公正諸美德,俾將來成為善良之公民。”高職院校作為走向社會的校園生活最后一站,健全現有的學生會及社團機構并充分發揮其功能,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培養自治能力就很重要。

3.文化先行,倡導環境熏陶

黃炎培一直非常重視環境陶冶的作用,認為職業教育不能僅教學生職業,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進而“把一種很好的教育變成器械的教育,一些兒沒有自動的習慣和共同生活的修養。這種教育,頂好的結果,不過建成一種改良的藝徒,決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在他看來,不僅校訓、校歌、校園環境等對學生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也很重要,教師的身教重于言教。他認為,“欲養成何等人物,一視養之者為何物,一教員之影響足以及數百青年。”主張校長的人格以“樸誠兩字為用人標準”,“教員宜慎選”。另外,還主張德育應與美育、體育相結合,讓學生在藝術熏陶中養成良好品德。在他倡導下,中華職業學校規定,體育、美術等課程比例不得低于全部課程的20%。鑒于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使人文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轉化為受教育者一種內在的人文精神是切合高職院校實際的可行之路。

職業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是目前所有高職院校也曾是黃炎培密切關注的重要內容。今天我們也同樣需解決黃炎培先生曾面臨的“求事者未能得事,求才者坐嘆無才”的結構性失業問題。鑒于此,在深化教育改革,探求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之際,研究和借鑒黃炎培的就業軟實力教育思想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離開軟實力培養的硬實力訓練,職業教育也就失去了其真義。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