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和諧模式的構建
郁春紅 徐才千
論文摘要: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工作、實習和就業出現脫節,矛盾越來越突出,分析目前這三者存在的情況,并提出構建就業和諧模式的措施以及達到的目標。
論文關鍵詞:就業;畢業設計;實習;和諧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和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哲學范疇,逐漸走向管理學、教育學、生態學、經濟學等領域。那么本文中所指的就業和諧是圍繞就業相關的畢業設計和畢業實習及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三者統籌安排,不再出現分裂和脫節。那么這三者能否銜接起來呢?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充分發揮和諧理論的指導作用,構建起和諧的就業模式。
一、目前的情況分析
目前高校的畢業設計、實習和就業工作出現斷裂和脫節,效果不好,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軟肋,理所當然影響就業質量。
1.畢業設計難
畢業設計是綜合檢驗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訓練環節,是大學生將前期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的一個過程。近年來,由于學校擴招,學生人數猛增,而專業老師數量不夠,導致一名老師帶多名學生。另外老師還要上課,還有科研,精力不夠,從而導致了學生的畢業設計無人問津,而學生又忙于找工作,對自己畢業設計不太重視,從而影響了畢業設計的質量。
2.實習難
根據教學計劃的安排,學生在大四第一學期有兩周的生產實習,一般都是以參觀實習為主,這種形式不深入,走馬觀花,停留在表面,而且時間短,實習效率不高,結果不理想。而且校外實習基地少,不能滿足畢業實習的要求,對學校的教學工作、人才培養質量帶來極大地影響。
3.就業難
2011年中國就業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660萬人,僧多粥少,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總量性矛盾比較突出。 “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得畢業生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擇業。
高校越來越意識到畢業設計、實習、就業三者存在的問題,也正想方設法在改進,因此,一種將學生的畢業設計、實習和就業工作安排一起的和諧創新模式在高校開展起來,科學地安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來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學生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二、構建和諧就業模式的六種具體措施
1.大力拓展校外實習和就業基地建設,使畢業實習成為畢業生就業的紐帶
現在高校應屆畢業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是:在專業上,雖然在學校經過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驗,但沒有真正投入實踐得到檢驗。因此高等學校要培養高質量、高技能的實用性人才,必須建立產學研相結合、廣泛且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調整教學計劃,圍繞實踐教學環節,理順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校企共建實習基地,強調建立雙方“平等、互利、互信”的合作關系,特別是校方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有目的地選擇幾個固定的公司作為實習基地。在大四實習期間,若雙方滿意并且有意向,就簽訂就業協議。校外實習基地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既可以檢驗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知識水平,又可以增強其實踐經驗,還能鍛煉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可以保證畢業設計的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畢業生就業與畢業設計時間沖突的問題。
2.從企業引進實際課題,師生聯合研究與設計,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組織教師深入企業,調研企業的科研需求,解決企業的實際課題,把這些課題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帶領學生一起研究。相對來說,這種形式要求學生的理論水平較高,基礎知識要牢固,思維要活躍。這種從企業引進的“實戰型”畢業設計課題,既能為企業服務,又能接受生產實際的檢驗,學生可以在這種真正的實戰中得到鍛煉,教師也提高了知識應用能力,師生均獲利。同時可以聘請企業的資深專家做兼職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這樣可以提高畢業設計總體水平,豐富實習內容,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為學生就業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3.改變傳統的生產實習方式,加強頂崗實習
傳統的生產實習方式是以參觀實習為主,學校安排兩到三周的時間,參觀七八家企業。主要看看企業生產線、生產流程以及跟自己相關的場地等。然后返校后寫一篇實習報告。這種實習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比較簡單化,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發揮不了學生的能動性和積極性,效果不好。筆者所在學校采取的生產實習方式是大四第一學期利用一個月時間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專業指導教師團隊跟學生一起深入企業生產第一線,了解企業、熟悉企業,對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的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并聘請企業專業技術人員擔任頂崗實習兼職指導老師,為學生的頂崗實習項目結合創造有利條件。學生和企業的員工一起進行生產操作,多勞多得,按勞分配。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勞動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感,盡情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又可以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雙贏。
4.重視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加強過程管理
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是全面系統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設計素質能力的課程,如果不充分利用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就業前的強化綜合訓練,實際上就等于為社會輸出了一個半成品或者是不合格的畢業生,這對企業、對學生和對社會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對畢業設計教學環節進行整合,體現學生未來就業導向。第一,開好畢業設計的動員大會。在大四第一學期后半期,本學院每年都要召開一次畢業生的畢業設計動員大會。要強調畢業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時間安排,畢業設計的注意事項,還有答辯要求等。學生在開始做畢業設計的時候,指導教師應首先和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讓學生樹立信心,哪怕有些知識學得不是很好,但可以通過在畢業設計階段的努力把這部分知識掌握并加以應用。第二,加強過程管理。在整個畢業設計過程中,指導老師要全程跟蹤指導,要通過電話、QQ、電子郵箱和飛信等工具,與學生保持聯系,掌握畢業設計的進度,要制定目標,要讓學生有種緊迫感,從而提高效率。如有必要,指導教師應該深入企業,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這樣,對學生實習和就業也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5.多次召開各種招聘會,增加學生的就業和實習機會
今年本學院共有五百多名畢業生。在大四一學年中,本學院陸續召開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五六十場,提供就業崗位一千五百多個,崗位數與學生數比例達到3∶1。學生有充足的機會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筆者對本學院今年的畢業生工作單位做了初步統計,有73.52%的工作崗位來自于本校或本學院組織的招聘會,從而解決了學生的就業和實習難題。
6.做好畢業生實習期間的服務工作
學生在外實習,同時還要做畢業論文,時間緊,任務重,論文指導老師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指導好畢業設計。定期與自己指導的學生保持聯系,如有必要,深入企業幫助學生答疑。在畢業論文答辯期間,如果學生不方便返校,可以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針,則安排答辯組老師進入企業,對學生進行答辯。這期間,學生的后續工作,比如《高等學校畢業生推薦表》,學工辦老師要負責寄給學生填寫,要接受學生郵寄到校的協議,從而幫助其辦理報到證、戶口等,還要辦理好學費退費、離校手續和檔案等工作。后續工作辦妥了,學生才能安心就業。
三、所達到的目標
通過構建就業和諧模式,將三者有機結合,提升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就業質量的提高。即,加強畢業實習,給學生提供實習平臺,讓學生提早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生產流程及工作要求,多動手操作,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動手能力得到提高,為畢業設計提供支撐,提高了畢業設計的質量。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水平都提高了,那么就實現了和諧就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