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研究
崔麗英
【摘要】 分析醫用高等數學學習困難生的成因,給出轉化困難生的三點建議。
【關鍵詞】 高等數學學習; 困難生; 成因; 轉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已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醫學上,醫學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的,為此,高等數學課程成為醫學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礎課。但大多數學生在高等數學學習中感到力不從心,越來越多的學生對學習數學態度消極,興趣淡薄,更缺乏獨立思考和鉆研的精神和能力,以至于終身對“微積分”心有余悸。面對這種情況,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真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在教學中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困難生的產生,有力地做好轉化困難生的工作。
1 困難生成因分析
1.1 數學觀不正確 由于教師本身對數學觀認識的不正確,或不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數學觀的培養,導致學生形成了片面、甚至錯誤的數學觀。他們看不到數學所具有的秩序、和諧和統一美的規律,數學的真正價值,數學與客觀世界的密切聯系,數學觀點、數學精神、思想和方法對于科學研究、生產勞動乃至日常生活的價值和意義,他們僅僅認識到數學是學習理化課程所必要的知識基礎,更多地是把數學看作是歷史的一部分。故為解題而學數學,也因解題而感到單調、枯燥和恐懼。不正確的數學觀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動機和動力。
1.2 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需要有正確的動機,以興趣為先導,以意志為后盾。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消極,成就動機低,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他們認為高等數學難學,沒有信心,不能正視和有效地克服所面臨的困難,久而久之發展成為困難生,這是絕大多數困難生的共性。
1.3 高中、大學銜接不良 高中與大學在教材內容、教師教法、思維要求等方面均存在著差異。高中數學主要是研究常量,即固定不變的量。例如,算術中研究固定不變的量的運算法則;代數上解方程,所要求的未知數也是固定不變的;幾何學上研究的是一些固定的、規則的圖形。因此,高中數學基本上是常量數學。而高等數學則屬于變量數學,用變化的觀點去考察問題,用極限的思想去解決問題。它在內容上更精確、更嚴謹,方法上更深入、更細致,思想上更縝密、更科學。 教學方法的變化:與高中相比,大學數學課的課堂教學容量較大。首先,課堂上講與練的時間比有很大變化。講練結合是中學的常規教學法,適當的課堂練習對學生及時地消化、理解和記憶知識具有很大的幫助。然而,由于課堂教學容量大,減少了有助于掌握知識的解題訓練,而課后復習和消化知識的任務隨之加重。其次,在高中階段,總結題型、歸納解題方法及解題技巧等主要由老師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所以學生課后基本不用研讀教材便可直接完成作業。而在大學,由于知識量的增加,老師不能像中學老師那樣細致地進行解題指導,這也是那些習慣于機械地記憶公式和照搬解題套路的新生普遍感到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 督促機制的變化: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都會受到家長和老師的督促,由于面臨高考的壓力,絕大多數學生都情愿超負荷地學習,再有每個學期都有較為頻繁的考試和測試。進入大學后,這些有利于學習的外在制約和內在動力基本上消失了,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有著較高的期望和要求。但學生大都有松口氣的思想,再加上課余時間主要由自己支配,使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目標,放松了要求,缺少吃苦和鉆研精神。 思維要求差異:高中數學較為形象直觀,對抽象思維能力要求不高,而大學數學則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差異的存在,致使相當一部分高中生進入大學后感到無法適應,成績開始滑坡,而成為學習困難生。
2.1 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觀 教師可采取下列做法來培養和完善學生的數學觀: ① 揭示數學發展規律,展示數學結構特征; ② 突出合情推理,重視原理教學; ③ 提高數學化的水平。
2.2 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而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使他們有效地學習,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得到體現。為減少困難生的產生,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控制教學節奏、要求和難度,重視思維等能力的培養。對困難生,教師不僅不能歧視,相反,要傾注更多的關愛和期望,增加感情投入,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
2.3 精心組織高中、大學銜接教學,防止分化 首先,應認真上好過渡課。其次,應告知學生高中數學與高等數學在知識、學法、思維方式、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差異,要求他們主動適應這些差異,同時教師應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生盡快進入新角色。
2.3.1 加強對困難生的學法指導 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都與困難生的產生密切相關,要適應這種變化,關鍵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程由以前的“聽課—解題”模式轉化為“聽課—讀書—思考—解題”模式。當然,對于多數剛剛步入高校的學生而言,讀書與思考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然而,也是擺脫困境的唯一方法,這是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
2.3.2 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 與高中數學相比,高等數學注重邏輯上的嚴謹性和體系上的完整性,正是這一特性使人們對它有一種“冷冰冰”的印象,讓初學者對它敬而遠之。因此,教師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層次理解數學知識,這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2.4 進行分層次教學 由于困難生在知識結構、智力、心理素質、情感方面與優秀學生有著一定的差異,如果教師用劃一的、較高的要求來對待所有學生,必將挫傷困難生的學習積極性,動搖其本來就很脆弱的信心,因此,實施分層次教學,對困難生適當放低要求是有積極意義的。例如,在課堂上經常挑一些簡單的問題以激起其參與意識并促使其集中注意力聽講。作業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兩類,“選做題”難度較大,只要求那些中等以上程度的學生完成。事實表明,這些做法可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減少心理壓力,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參考文獻】 1 郭思樂,喻偉.數學思維教育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胡炯濤.數學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