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等數學在職業教育教改中的新路
陳繼業
【摘要】 通過對高職院校教改所遇到的問題,闡述了高等數學的課程價值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 服務; 素質培養; 能力; 思維品質; 創新精神; 校本教材
高等數學是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專業特別是理工科專業需要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它擔負著為專業服務和素質培養的雙重功能,尤其在人才素質培養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說白了就是“訂單教育”,它的辦學方向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緩解了國內勞動力市場技能型人才緊缺的現狀,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走上新型的工業化道路,同時它也凸顯出幾種必需解決的問題,搞好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學改革,是完成高職教育主要任務即“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前提和保證,也對實現高職教育長期健康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1 解決好學生從中學到大學學習的過渡問題 相對高等數學來說,初等數學的內容相比而言比較簡單,每次課教師講授的多是書本上的內容,每個章節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不多且內容較少,教學進度比較緩,每節課講得比較細致、透徹,學生基本上能隨堂掌握,課外作業也可以依樣畫葫蘆。而高等數學內容比較豐富、比較抽象,邏輯推理比較嚴密,學生如果不認真做好課后復習、課后研究,所學內容將很難掌握,課后習題也無從下手。新生剛入學常會出現不適應的狀況,產生學習上的困難,如果不及時發現調整,就會導致多數學生對高等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和信心。 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對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能力的培養: ① 自學能力,即教會學生獨立學習、思考、并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② “數”與“形”結合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做出輔助圖形來幫助理解有關數學概念,定理和相關結論。 ③ 正確的學習習慣,即課前預習,課堂上積極思考,認真記筆記,課后復習整理學習材料。 ④ 閱讀能力,即學會利用圖書館和課外資料搜集對學習內容有幫助的信息和佐證。
2 實現高等數學為專業服務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職能,克服盲目加強專業技能培訓,而忽視高等數學對學生思維品質、創新精神、人文精神教育的課程價值的做法
近年來,許多職業院校為突出專業特色增加了各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的學時,因技能培訓的需要,壓縮了包括高等數學在內的基礎課的教學學時,這樣做的結果,迎合了企業用人的快節奏,某種程度上緩解了就業難的壓力,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并解決了學生家長的后顧之憂,容易產生一定的短期效應。然而這樣長期發展下去必然脫離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使人才素質降低。
3 解決好學時緊張的問題 首先通過調研了解學生實際學習基礎,依據數學課為專業服務的原則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在動態中修訂教學文件,使高等數學課更貼近專業需要。根據各專業側重的數學內容的不同,可以采取召開由全體專業任課教師參加的教學內容研討會,在會上作為數學課教師認真全面地聽取并搜集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教師對高等數學課的要求,確定需講的內容,編寫適合各專業需要的“專業應用數學”校本教材,從教材體系上打破傳統高等數學的完整性,在教材內容上既要兼顧數學學科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又要保證滿足專業的“必需”、“夠用為度”,對專業不用的內容刪除,對專業應用的要講清楚、講透徹,還要進行必要的內容充實。例如:針對電氣自動化專業,就要強化三角函數、復數的教學,并要在教學內容上補充積分變換一章。教材的編寫要注意以使用對象為本,充分考慮他們的接受能力,注意實際問題的引出和解決,通過“知識廣角”、“數學問題”、“今日數學在本專業的應用”等小欄目,增加教材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配合大量的層次由淺入深的習題,提供給他們訓練。 其次,搞好教學考核評價。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可以克服傳統考試具有的較多弊端:① 將每學期成績由原來期末“一棰定音”改為平時測驗累計權重相加,每次考試的內容,以學期數學課主題章節為分界,考試題目是教材外的相關類型題,考試形式為開卷形式,允許學生獨立查閱教材、使用數學用表和數學計算器。② 將學生分組,分別布置數學問題,由他們研究寫出解決問題的依據及相關的數學理論,從而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③ 建立以數學課代表為組長的學習輔導小組,利用自習課時間,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