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提高《醫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陳群 袁晶 李自強
【關鍵詞】 淺析
數學是研究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它具有很強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邏輯性,隨著生命科學與醫學科學數量化進程的加快,數學在高等醫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顯得愈來愈重要。《醫用高等數學》是醫科類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課,由于其學科特點,歷屆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對部分內容往往感到抽象,難于理解和不易掌握,因此,如何提高《醫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質量,一直是醫學院校數學教師關心和探討的問題。本研究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圓滿完成醫用高等數學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一些探索。
1 充分備課,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
鉆研教材、充分備課、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完整體系、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一名優秀教師應該從授課初期就在整體上安排如重點、難點、章節之間的關系及學時的分配等教學內容。對每次要講授的內容,培養的技能、技巧及這些內容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前后呼應。例如講極限時,備課就應考慮到和微分、積分的關系;講定積分時,就要為講重積分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2 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
掌握好課堂教學的節奏,是提高醫用高等數學的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提高對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呢?除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以外,也不能忽視以下兩點:
① 講課的速度要與學生思維活動保持一致。講課速度太快學生思維跟不上,聽課吃力,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過慢則使教學內容不能充分占有學生的意識,在他們的意識中就會出現一些不相干的意識,注意力也就開始分散。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把握自己授課的速度。
② 注意重點和難點的安排,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松有馳。數學學習是一種艱巨的勞動,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往往需要學生盡最大努力去觀察、思考才能突破,這樣就會使腦力消耗過多而引起疲勞,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點、難點不能過分集中,應使學生的注意有松有馳,勞逸結合。
3 在教學中突出重點,講透難點
《醫用高等數學》是一門純理論的課程,教學內容多,解題技巧強,在教學中如果老師平鋪直述,重點不突出,難點沒講透,學生就只能死記硬背,做作業時只能生搬硬套相關定理、例題,其結果教師累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疲憊不堪,教學效果也不好,導致學生的負擔重,漸漸失去學習興趣。為了在規定的學時順利地、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 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每次課的重點、難點,了解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及掌握程度,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這樣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但突出了重點、難點,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和質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可以用一定時間安排學生自由提問或互相交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并誘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的雙向交流。通過這一過程,引導學生的學習情緒,開發學生的思維方向,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直觀主動地理解每次課的重點與難點。
② 做好答疑和輔導的工作,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該課程的重點與難點。課后單獨輔導或答疑能夠很好的解決學生由于基礎不同,學習的努力程度不同等原因而產生的大量的個性問題。這是因材施教教學原則所要求的。教師要做好學生的答疑和輔導工作,首先要樹立不怕麻煩的思想,要把答疑和輔導工作當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來實行。其次要了解這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在單獨答疑中,不但要就具體問題進行輔導,更重要的要從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給以指導,幫助他們分析學習效果不好的原因,樹立信心和端正學習態度。
4 注重對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 數學本身主要是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則以及它們的應用問題組成。數學的各個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的。否定“過程”就是分割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我們在教學中,不能習慣于套公式、定理,死記解題方法,機械模仿,用簡單重復過程代替豐富多樣的知識發生過程,結果不利于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注重知識發生的思維過程,注重邏輯思維,運用靈活、多樣的思維方法(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比較、歸納、演繹等),開展科學推理,即:遵循從個別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抓住已知和未知之間的聯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靜”態知識內化到“動”態的數學思維中去思考和認識。因此,加強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法,不僅使學生了解來龍去脈印象深刻,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方法。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 加強數學與生物醫學的聯系,開設數學實驗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現行高中數學教育中,已經完整深入地將極限和導數這一部分知識做了介紹,同時高考中數學考試也對極限和導數這兩部分知識所要考察的范圍做了明確的規定,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醫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應對這兩部分知識的教學進行改革,不講或少講,同時針對有部分學生忽視數學課的學習,認為不學數學一樣能當好醫生這一問題,就可以適當地選取生物學或醫學中的數學模型,對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學習文化。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體驗到的數學基本上是“數學成品”,學生很少有機會嘗試、實驗或探究,找尋各種不同的問題答案。而現代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數學實驗,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加強學科綜合的學習,這樣做既可以體現本學科的特點,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使學生從中窺視到數學應用于生物醫學的可能,明了學習的目的,提高學習動機,同時培養學生建立簡單數學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能力的提高。
6 在教學中將數學與人文知識聯系起來
數學是人類文化組成部分,如果教學中只注重純數學知識的闡述,會使學生很難體會到數學文化的內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會產生數學難學和枯燥的感覺。因此,數學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嵌入數學史料和專題資料,將定理、公式的來龍去脈通過課堂展現在學生面前,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在增長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數學文化的魅力。
除以上幾點外,還可以通過使用符合學生數學水平的教材執教、為學生推薦適合的教學參考書、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法提高《醫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質量。
總之,《醫用高等數學》作為醫學院校的一門內容抽象的基礎理論課,它具有其自身的許多特點。根據這些特點,運用有效的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幫助他們把握住這門學科的重點、吃透難點,激勵學生用數學方法解決醫學問題,把所學的抽象的知識變成實際能力,真正的化抽象為具體。相信通過我們《醫用高等數學》教學工作者不斷的探索改革,古老的數學在醫學中的應用將會更廣泛,醫學數量化的進程必將加快。
1 湯自凱醫用高等數學教學方法體會湖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4):44~45
2 耿魁提高《醫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1,(3):35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