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唐文

摘要分析了我國農村金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加大“扶小”力度,加快金融體制創新;提高“扶小”效率,推進金融產品創新等,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服務;存在問題;對策

農村金融服務是目前我國整個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其中農戶貸款難便是農村金融服務中尚未得到解決的一個突出矛盾[1-2]。在此情況下,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大力發展農村小型金融機構和擴大農村小額貸款投放,成為農村金融服務中所要著力解決的當務之急[3-4]。受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影響,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服務不足依然格外明顯。現將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總結如下。

1金融服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銀行業金融機構撤并,支農服務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銀行業金融機構縣及縣以下網點撤并力度較大,金融網點的大量撤并,在使銀行業機構減少成本和降低風險的同時,也帶來農村金融服務的弱化,特別是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業體制改革的深入,這種弱化影響日益顯現。在一些偏遠山區,由于沒有金融機構,當地農戶無法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辦理業務要到十幾公里以外的鄉鎮或縣城,加重了農民的經濟負擔和融資困難。

1.2農村資金外流嚴重,“三農”資金供求矛盾加劇

目前,農村資金外流現象嚴重,大量農村資金流入其他領域,加劇了農村資金供求緊張的趨勢[5]。農村資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一是國有商業銀行資金上存。由于基層國有商業銀行信貸權限縮小,難以發放貸款,大量存款因閑置上存。二是郵政儲蓄“抽水”。加劇了農村資金的供求矛盾。三是支農資金“農轉非”。由于以上原因,導致當地中小企業貸款壓力全部轉嫁到農村信用社身上,形成事實上的支農資金外流,導致“三農”信貸資金的萎縮。

1.3貸款利率定價固化,不利于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由縣聯社統一確定,基層信用社只能嚴格執行縣聯社制定的利率,沒有利率定價的權限。這種簡單的浮動利率式定價方法雖方便操作,但忽視了農村信貸市場對利率定價的需求,限制了農村金融服務的開展。高利率雖然可以給信用社帶來更大利潤,但同時卻使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加重了貸款農戶負擔,不利于支持“三農”發展。農村貸款需求多為生產性需求,具有收益低、不穩定的特點,高額利率往往會讓農戶對貸款望而卻步,轉而縮減經濟投入或適當縮小生產規模,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進而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1.4金融服務手段單一,難以滿足“三農”需求

目前,農村信用社金融服務的手段單一,經營的貸款業務主要包括短期農戶貸款、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普遍存在期限短、金額小的特點,難以滿足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6]。 2對策

2.1加大“扶小”力度,加快金融體制創新

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內部的業務流程、核算機制、激勵約束機制主要是以大中型企業、大項目為對象進行設計的,不適應農村信貸“短、小、頻、急”的要求,需要引導金融機構在縣鄉建立“扶小”的專營服務機構,單獨考核、獨立核算,減少審批手續。一是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形成與市場經濟相一致的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維護和鞏固縣聯社的法人地位,使其真正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二是加快做實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把農業銀行縣域支行真正改造成為自主經營、自求平衡、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的“三農金融事業部”經營單元。三是深化農業發展銀行內部改革。加大對農村改革發展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大力開展農業開發、土地規模化整理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信貸業務。四是鼓勵國家控股的大型銀行和各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方式開辦農村金融業務,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競爭。此外還要不斷壯大農村金融服務的市場主體,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創辦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并落實相應的政策扶持與風險監控措施。

2.2提高“扶小”效率,推進金融產品創新

要注重財稅政策、監管政策、貨幣政策和農村保險業發展的協調配套,通過多項政策的組合,進一步調動金融機構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的內在積極性,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向“三農”。 要抓緊出臺林權、農業機械、土地承包經營權、住房和宅基地等農村生產要素的確權、登記、評估、抵押、轉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并且適當地降低相關環節的收費。農村信用社應盤活農村金融“生物鏈”,開發“公司+農戶+信貸”、“保險+信貸”等多種信貸產品;農村信用社要因“物”制宜,在全國率先開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林權抵押貸款等產品,只有這樣的大膽嘗試才能打破多年來農民“有房有地沒法貸款”的僵局;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加大農業政策性保險業務的貼補力度。

2.3完善“扶小”機制,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創新外部環境

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既是推進金融服務創新的一個重要前提,也是推進金融服務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信用體系越健全,金融機構產品開發的約束條件越少,開發的思想解放程度越高,創新水平越高,開發的領域越廣,貸款主體應用的也會更多更靈活。因此,要以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為切入點,創建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使信貸雙方建立互信機制,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吸引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村。要注重財稅政策、監管政策、貨幣政策和農村保險業發展的協調配套,調動金融機構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的內在積極性,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向“三農”。日前財政部出臺了對金融機構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令人欣喜。而加快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可為抵押品交易創造條件,要盡快出臺農村金融機構依法處置有關抵貸資產的相關政策,這對農村金融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2.4規避“扶小”的風險,讓小農戶“不差錢”落到實處

一是加大信貸與保險的合作,利用商業手段分散風險。2009年的中央“1號文件”中首次提出,要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相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各地“銀保互動”的熱情高漲。比如小農戶可投保“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萬一他遭遇意外,保險公司負責賠償,信用社不擔心沒人還貸款。小額貸款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是指保險公司在農信社向農民發放小額貸款時,專為貸款戶配套提供的一款意外傷害保險。貸款人投保“小額貸款人身意外險”后,不需要抵押或擔保,就能順利地從銀行或信用社獲得貸款。近兩年來,這種“銀保互動”的形式在各地悄然興起,多家保險公司參與,使不少農戶受益。二是保險公司要不斷提升保險在涉農借款人中的滲透度,擴大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林業保險、漁業保險品種。積極開展農民家庭財產、農房、農機、農村小額貸款借款人人身保險等涉農保險業務,為小農戶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險服務,有效提高保險在涉農借款人群中的覆蓋度。三是鼓勵小農戶這樣的借款人對貸款抵押物進行投保。小農戶可以為自己貸款的抵押財產、經營的農業項目、家庭主要勞動力進行投保,以增強借款人的風險應對能力和信貸資產保全能力。四是鼓勵銀行和保險公司積極主動倡導、參與和建設,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小農戶、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等因共同利益關系采用多種組合方式的農村信用共同體,引導發揮信用共同體的聯合增信功能,促進形成政府政策性扶持資金投入、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保險公司提供農業保險、擔保公司或擔保基金提供貸款擔保、涉農部門提供綜合服務保障的多方聯動機制,讓更多的小農戶受益。五是注意開掘鄉土文化中的“信、義”價值。以宗族脈絡和鄉約道德為基礎的鄉土文化,是許多農民“信用”的基礎,金融機構應大力開發小企業、小農戶的聯合擔保貸款,既克服銀企、銀農信息不對稱的困難,也能讓更多的創業農民“不差錢”!

3

[1] 李愛兵.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0(4):54-55.

[2] 周澤炯.對農村金融體系發展存在問題的調查與分析[J].經濟縱橫,2010(4):90-93.

[3] 林秀琴,劉福波.我國農村民間金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7-29.

[4] 葉海燕.當前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決策導刊,2009(2):17-18.

[5] 王秀蘭.包頭市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9(21):16-18.

[6] 吳志新.我國農村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90-9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