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貸款需求與農村金融機構多元化的挑戰
陳志華
農民借貸選擇的信用保證根據其所處具體狀況的不同而定。 極少數的農民選擇抵押貸款。我們知道,農村的土地是集體所有,因此即便每家每戶的住房面積以及宅基地面積都很大,也不能當作抵押。所以,農民會選擇其他途徑進行借貸。但我們也認識到:一旦農民有抵押權作保證,金融機構是不會承擔過多的風險,因而也更愿意給其提供貸款。 有些農民和村領導的關系好或者村領導對其很信任,這一類農民中,有些就請領導作為保證人來進行借貸。可以說,這種擔保方式為很多想貸款卻苦于沒有擔保的農民很好的解決了資金問題,而且村領導對村里各戶的情況又十分了解,這就為信貸員減少了很多擔憂,但這其中也存在一個道德問題,如果農戶還款能力并不十分確定,加之個別村干部實力不足都只是為了人情或者“小恩小惠”而作保證的話,還是存在一定信貸風險的。 與前兩者相比,聯保是一種新穎而又十分安全的方式。我們知道,在農村,農戶與農戶之間十分了解,這就使得聯保小組的形成是一個相互評價,相互檢驗的過程,也保證了聯保小組一個相互信任的小團體。這種自發形成的組織形式不僅為貸款機構減少了業務成本,也大大減少了信用風險。 此外,農信社也會采取信用等級評價的方式來減少信用風險。但是這樣做就要信貸員十分辛苦地挨家挨戶去走,去問,去審核,這加大了農信社的運營成本,提高了防范信用風險。 四、農民貸款需求反應出農信社的市場地位 從前文可以看出,目前在農村金融市場,農信社占有重要的市場地位。以南平市延平區農信社為例,截至2009年12月末,延平區農村信用社營業機構25家,其中:農信社18家、分社3家、儲蓄所4家:在崗正式員工315人,資產總額18億元,貸款余額達12億元,農業貸款余額8億元,分別占延平區5家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存款、貸款、農業貸款總量的65.63%、61.60%、94.67%。存款同比增長26.13%,貸款增長53.65%,2005年至2009年,累計投放貸款中,農業貸款投放總額的63.09%,農業貸款總量及所占比例逐漸上升。09年年初以來,延平聯社農戶貸款余額35760萬,農戶小額信用及聯保貸款6235萬;農村經濟組織及農村工商業貸款47700萬元;其他貸款24690萬元。農戶貸款戶數達13000許,近一年多來,延平聯社新增貸款25661萬元,其中支農貸款17059萬元,占新貸款總額的66.48%,新增貸款農戶3900許。延平區現有的銀行金融機構中,只有農信社和郵政儲蓄網點、部分農行網點到鄉鎮,工行、中行、建行網點均未滲透到鄉鎮。國有商業銀行基本上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農業銀行業務范圍十分有限,近幾年為上市而撤離了大批網點,難以在短期重建;郵政儲蓄雖有網點分布,但是只存少貸使得金融資源從本就供給不足的農村地區大量流出;在農村金融領域僅存的正規金融機構農信社,面臨著服務存款總量少、經營狀況受外部條件限制。近年來,農信社啟動了公司制的商業化改革,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舊問題不斷改善,但新矛盾也不斷產生。大量農信社面臨資金不充裕。雖然,目前農信社由于其成本高,資金少,以及體制產權等問題的掣肘,但農信社的經營扎根農村,網點遍布,有其獨特的經驗優勢。 延平區是典型的農業區,除了少數幾個位于市中心的基層農信社以外,其他的農信社都是以農村市場為主要目標。南平市延平區農信社改革選擇以商業模式為主導,對該區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信社未來在進入體系中的作用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農信社體制改革,包括統一的法人治理結構,明確監管機制,實現風險管理,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目標就是以商業可持續的標準為農村提供金融服務,不允許農信社再以服務三農作為政策性負擔為借口。2010年,延平區農信社納入改革試點,在農信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的過程中,延平區的增資擴股速度將會驚人。風險管理機制下,農信社的不良貸款有大的改善趨勢。 五、多元化競爭的挑戰 雖然農信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仍不能滿足農村巨大的金融缺口,在農村引入新的競爭機制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競爭的引入,也給農信社帶來更大壓力和挑戰。 首先,郵儲銀行、商業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銀行業微小金融機構,對農信社構成很大的競爭與挑戰。所以,在農村金融市場競爭中,已經開始于農信社分享業務。雖然就目前的情形來看,郵儲銀行有拾取農信社拋棄的風險過高,記錄不良農戶的“爛葉子”狀況。但整體上,郵儲銀行是對農信社產生了沖擊。 當然,農信社雖然點多面廣,但相對于農村巨大的金融缺口來說,郵儲銀行的發展并非是在侵蝕農信社利益之上的。陜陽鎮郵儲銀行經理有個生動地比喻:“農信社和郵儲銀行好吧兩根蠟燭,共同點燃將更加明亮,光芒雖然想用同樣的空間,但是一只并不會把另一只照滅。” 郵政儲蓄的資金爭奪。如果說相對村鎮的競爭,農信社有其網點多,業務員經驗充足的經驗,尚可以靜觀其變,那么對于郵政儲蓄的競爭,則不可坐視不理。在我們的調查中,有剩余存款而又沒有強烈貸款需求的用戶,部分將錢存在郵政儲蓄。何況最近郵政儲蓄試點搞存單質押貸款業務,要想到未來其利用好的網點建設與農信社競爭貸款業務,其競爭力不可小覷。 再次,工、農、中、建等商業銀行以及政策銀行的介入。早先農行從農村撤出,造成了農信社在農村的一家獨大,但事實上,多家金融機構競爭,農信社的處境將更加艱難。 打破農信社的壟斷地位,對農信社來說也許是個巨大的沖擊,農信社面臨挑戰是件好事情,當然,在農信社仍然是服務三農主力軍的時候,國家還是應當對其給予政策的支持,使農村金融得以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