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探索

鄭小花

摘要:教師要轉變課堂教學方式,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啟發、引導、把學生的內部靈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出來,讓學生主動全面地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感受數學,提高探究能力,使每一位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自主體驗;探究能力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以預習新課——講授新課——練習鞏固為目的的一種固定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探究未知的能動性,客觀上導致了學生思維的依賴性和惰性。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同學的主動參與程度。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主動全面的參與學習,使學生在自主體驗中感受數學,提高探究能力。

一、更新教育觀念,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課堂氣氛決定、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發揚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畏懼感和緊張感,以親切的面孔、鼓勵的話語使學生覺得可親可信,讓學生在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氛圍中,盡情釋放自己潛在的創造能量。教師要由主導者成為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間多邊活動的過程,真才實學的教與真情實感的愛、真心真意的幫結合了起來,就能激起學生的內心動機和智慧。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讓學生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享受探究學習的快樂。例如我在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在學生明確了平年的2月是28天,閏年的2月是29天之后,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閏年的規律。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得出了4的倍數的年份是閏年這一結論。此時我又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每400年中就多算了3天,人們想出了一個好方法,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這一課例讓我真切地感受到師生合作、交流與碰撞的課堂才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的課堂。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沒有問題,就無從“探究”。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基礎及心理特點,將教材中抽象的、單一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身邊熟知的、有趣的情境,引發出所要探究的問題。

例如,教小學數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開始我就用挑戰性的語氣說:“同學們,一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老師一看就知道,不信,咱們試試看!”接著讓學生說出一些自然數,而我能對答無誤,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訣竅”,想趕快揭開心中的“謎”。于是,學生求知若渴的情緒被調動了起來,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這樣,學生就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知識,成了主動探索者。再如“元、角、分、的認識”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回答“10+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學生回答“能”。那么,“1+3=13”的等式能否成立,學生回答“不能”。我說:“學了這節課,我們就有辦法使等式成立。”學生一下子對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教師的問題設計還要有藝術性,每個問題都要明了、確切,能啟迪智慧,發現規律,學會知識,體現出教師引路,學生探索的規律。例如,“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教學時,通過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提問學生:“大家觀察割補后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聯系?”這樣提問,學生要說的話就會很多,就有參與的興趣,主動參與就能真正實現。

三、注重實踐討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的形式很多。常用的有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互相討論、交流等,這都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獲得知識,培育能力。

例如,在講授“圓的周長”時,按以下過程引導學生: 1.自己演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上講臺操作,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演示“圓的周長”,使學生對圓周的概念有一個形象的感知。

2.自做實驗。學生人人動手操作,把準備好的三個圓(課前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做成三個直徑不同的圓),分別沿著直尺滾動一周。

3.自主活動。學生觀察后,組織小組討論:滾動一周的長度與直徑長有什么關系?讓學生盡情地自由發揮,暢談己見。

4.自我歸納。不論圓的大小如何,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由此得出,圓的周長÷直徑=3倍多一些。這個倍數是一個固定值,我們把它稱為圓周率。

5.自推公式。通過多媒體的信息傳遞,讓學生自己推導出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這種引導教學方法,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認識到教學過程就是自己跟老師共同創造性勞動的過程,各自顯示出了特長和才華,結果是中慢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得到了提高,優秀生得到了進一步的的訓練,學生不僅掌握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而且提高了主動探究獲取知識的能力。

四、深挖課本功能,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課本是教與學的依據。課堂上要留有一定的看書時間,引導學生鉆研課本,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由于課本例題最具代表性,教學中要把它的應用功能充分挖掘出來,通過一題多解和一題多變等對題目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多解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廣闊性;在變式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立性,開拓解題思想,進而在探索中培養能力。

如在應用題的練習課的教學中,可設計這樣的一道題:媽媽買三件衣服用了72元錢,買一條褲子用了8元。根據條件學生可提出下列問題:(1)買衣服和褲子共用了多少元錢?(2)買衣服比褲子多用了多少錢?(3)買衣服用的錢是買褲子的幾倍?(4)一件衣服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錢?(5)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錢?(6)一件衣服的價錢是一條褲子的幾倍?這些問題學生都能獨立解答,并能說明算理。將第一個條件改成“媽媽買三件衣服,每件衣服24元”,再搭上前六個問題讓學生解答,使學生看清原形題與改編題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知道為什么原形題的前三個問題是一步計算,后三個問題是兩步計算。而改編題后為什么前三個問題改成三步計算,后三個問題到變成一步計算。再將原形題的問題和條件改成:媽媽有96元錢,買三件衣服用了72元,買一條褲子用了8元,還剩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解答。解答完成后有個學生說:“這個改編題我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剩下的錢還可以買幾條褲子?”從上例中可以看出,只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通過他們的相互交流,完全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最高峰。

總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的生命歷程,教師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切實把握教材內容所反映的教學要求和教學內涵,真正把學生的內部靈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來。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才能使學生的參與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和富有成效,才能使每一位學生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賈再洪,蔣勇.教給學生什么樣的數學[J].教學與管理,2005,(1).

[3]黃晉耀.以新課程理念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云南教育,2005,(8).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