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198株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佚名

作者:黃秀榮,伍德榮,張群先,姚長記,劉愛菊

【摘要】 目的 了解臨床分離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藥情況,以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方法 對臨床分離的198株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分布及藥敏試驗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布以ICU病房最多(63株,31.82%),其次是呼吸內科(56株,28.28%)。分離標本痰最多(86株,43.43%),其次是傷口分泌物(41株,20.71%)。該菌對大多數抗菌藥物耐藥,除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耐藥率較低,分別為7.07%、9.09%、11.62%;其余抗生素耐藥率均超過60%。結論 鮑曼不動桿菌感染以危重病房多見,該菌多重耐藥嚴重且逐年增加。因此,加強藥敏監測,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療效,防止或延緩各種耐藥菌株的產生與蔓延。

【關鍵詞】 鮑氏不動桿菌;不動桿菌感染;抗藥性,微生物;微生物敏感性試驗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不發酵糖類的革蘭陰性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屬于條件致病菌。近年來,隨著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和各種侵入性操作的開展,由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高,對多種抗生素的耐藥現象也日趨嚴重。為指導醫生用藥,筆者對我院臨床標本中分離的198株鮑曼不動桿菌的感染特征、耐藥性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從我院臨床標本中共分離出198株鮑曼不動桿菌(同一患者中無重復菌株),菌株的分離培養和鑒定嚴格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進行。

1.2 藥敏試驗 采用Kinby-Bauer紙片擴散法,培養基采用M-H瓊脂。操作方法與判斷標準均嚴格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NCCLS)標準。質控菌株為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大腸埃希菌ATCC25922,購自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

1.3 藥敏紙片 哌拉西林、頭孢他啶、頭孢吡肟、氨曲南、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慶大霉素、阿米卡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復方新諾明、氨芐西林/舒巴坦紙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

1.4 數據分析 結果判定及數據分析采用WHO推薦的WHONET 5.0軟件進行。

2 結果

2.1 標本類型分布 從臨床分離的198株鮑曼不動桿菌中,大多數來自痰液標本,其次來自傷口分泌物,見表1。

表1 198株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標本類型分布(略)

2.2 病區及年齡感染分布 198株鮑曼不動桿菌主要分布在重癥病區,其次是呼吸病區。如重癥監護病房(ICU)63株,占31.82%;呼吸病房56株,占28.28%;神經外科33株,占16.67%;骨外科17株,占8.59%;泌尿外科15株,占7.57%;神經內科9株,占4.55%;而在其他各科室中的比例均<2%。198株鮑曼不動桿菌中有94株分離自住院時間超過15天的病人,占47.47%;有96株分離自年齡55歲以上的病人,占48.48%。

2.3 耐藥情況及變化趨勢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從我院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常用抗生素具有明顯的耐藥性,除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等少數藥物敏感率較高外,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率較高,哌拉西林、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等耐藥率高達80%以上。而且從2005~2007年,該菌株對我院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出現逐年上升趨勢,見表2。

表2 198株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常用抗生素的耐藥率(略)

3 討論 鮑曼不動桿菌是人體皮膚、呼吸道、胃腸道和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也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常感染于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以及因基礎病長期住院的患者[1],可以引起全身各個部位的感染,目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2]。本次調查結果表明,198株鮑曼不動桿菌以呼吸道標本分離率最高,占53.53%(痰占43.43%,咽拭子占10.10%),其次是傷口分泌物,占20.71%。臨床分布以ICU病房為主(31.82%),其次是呼吸病房(28.28%),與國內張曉兵、吳顯勁等[2,3]報道相近。本調查還發現198株鮑曼不動桿菌中有94株(占47.47%)分離自住院時間超過15天以上的病人,有96株(占48.48%)分離自年齡55歲以上的病人,這也進一步說明了長期使用抗生素和老年人更易導致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發生[4]。這是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導致機體內菌群嚴重失調引起體內各種條件致病菌繁殖,導致感染發生。而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常常由于原發疾病較重、機體免疫力低下、病區環境污染等原因,更容易導致醫院內感染。 本次調查結果看出,我院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常用抗生素有較高的耐藥性,除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等少數藥物有較高的敏感性外,對其他的藥物均有較高的耐藥性。如氨曲南、慶大霉素、哌拉西林、復方新諾明等耐藥率高達70%以上。對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耐藥率在60%以上,其耐藥機制包括外膜通透性降低和產β-內酰胺酶。其中產β-內酰胺酶是其主要的耐藥機制[5]。除此外,鮑曼不動桿菌還可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Ampc霉和碳青霉烯酶等[6],因而表現出多重耐藥現象。值得注意的是該菌能將其耐藥性通過多種方式傳遞給其他細菌或接受其他細菌的耐藥基因。因此對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感染,要重視抗生素的合理應用及耐藥性的監測,避免或延緩菌株耐藥性的產生,控制耐藥菌株的擴散,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從表2中我們發現,鮑曼不動桿菌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最低,原因是亞胺培南對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親和力強有關。還有,該菌對酶復合劑抗生素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耐藥率也較低,這是因為舒巴坦為酶抑制劑,除可抑制β-內酰胺酶外,還可作用于青霉素結合蛋白(PBPS),因而在體內可增加抗菌活性[7]。因此在對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治療時,除可選用亞胺培南外,還可選用加舒巴坦的β-內酰胺酶類抗生素。 總之,鮑曼不動桿菌臨床分離率逐年增高,該菌耐藥機制復雜,多重耐藥率高。因此,微生物實驗室要進行規范的耐藥監測,臨床醫生治療感染時,要及時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并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抗菌藥物。嚴禁不經藥敏試驗即使用抗生素,以防止或延緩各種高耐藥株細菌的產生與蔓延。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