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
劉毅杰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發展
論文摘要:鄧小平理論是發展的科學理論。文章結臺二十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特別是覺的十四大來的大膽探索.闡明了我黨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杜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不斷前進,必將要求和推動鄧小平理論不斷地向前發展。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它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來指導我們整個事業和各項工作,這是黨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一是要堅持,二是要發展。只有在堅定不移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黨的同時,又堅定不移地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這個理論,鄧小平理論才能在新的歷史實踐中不斷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從而指引黨和人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
一、鄧小平理論是不斷發展的科學理論
一切科學的理論都具有邏輯繼承性和發展延仲性。鄧小平理論所以成為科學的理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的歷史性飛躍和新的理論成果。是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科學。馬克思主義不是凝固不變的教條,而是指導實踐活動的行動指南,它必定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恩格斯早就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一百多年來,世界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從時代的發展和本國的國情出發。以創造性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從而保持了它的巨大的影響和旺盛的生命力。鄧小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具有堅定的信念。一方面,面對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遭遇的挫折,他明確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另一方面,他又精辟地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決不能要求馬克思為解決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幾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列寧同樣也不能承擔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產生的問題提供現成答案的任務,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必須根據現在的情況,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我們堅信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主義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只有結合中國實踐的馬克思主義,才是我們需要的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我們正是根據這樣的思想,力求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nil這表明了鄧小平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創新精神。這就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統一,重點是向前發展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就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統一的科學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實踐的基礎上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它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它富有時代精神,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的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對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和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并揭示了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已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世界變化很大很快,特別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進步深刻地改變了并將繼續改變當代經濟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國家的馬克思主義者都不能不認真對待。鄧小平理論正是根據這種形勢,確定我們黨的路線和國際戰略,要求我們用新的觀點來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強調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墨守陳規只能導致落后甚至失敗。我國近2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一再證明:在我國社會發展實踐中形成,并經過這一實踐檢驗的鄧小平理論是科學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真理。特別是80年代末在世界風云急劇變幻的情況下,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考驗的事實;在90年代以來面臨各種錯綜復雜的局面下,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向前推進的事實,都顯示了我們所選擇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生命力,尤其是鄧小平理論的科學性。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是不斷更新的,實踐的新成果在不斷涌現,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也正迅猛地變化著,鄧小平理論必定是不斷發展的。
二、在新的歷史實踐中我黨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1998年初,在紀念鄧小平逝世一周年的時候,江澤民同志在《深人學習鄧小平理論》一文中又指出:“學習鄧小平理論,既要堅持它的基本觀點,又要通過實踐使它不斷豐富和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鄧小平同志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奠定了發展的基礎,但是今后的路具體怎么走,要靠我們自己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總結新的經驗,形成新的認識。只有這樣去做,才能創造性地繼承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才能創造性地發展鄧小平理論。這是對待鄧小平理論的正確態度,也是鄧小平同志期望于我們的。”事實上,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四大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所作出的種種戰略決策,所采取的各項重大步驟,所創造的許多寶貴經驗,對國內外一系列重大而復雜的問題所作的妥善處理,不僅都是對鄧小平理論的堅持和運用,而且都是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黨的十五大報告再一次深刻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人新階段以來的新鮮經驗,在確立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指導意義及創造性地運用、豐富和發展這一理論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們黨對鄧小平理論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突出表現在圍繞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全局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的正確判斷,實現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創新。
在黨的指導思想問題上,科學概括了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正確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確定鄧小平理論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并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并以黨章的形式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改,又把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確定為國家的意志。這是我們黨作出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決策,是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用鄧小平理論指導我們事業的重要制度保證。
在對現實國情的認識問題上,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的現實根據和國情根據,我黨深刻地分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文化及其相互關系,強調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社會,深一刻闡述了黨的基本路線,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綱‘領,使鄧小平理論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述更加完整和深刻,有助于加強和統一全黨的認識。
在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上,強調必須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教興國戰略,拓展和深化了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總目標,并對實現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作出戰略部署。在十四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根據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主要是南方談話的有關論述進行了理論上的闡發,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報告進一步深化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比如:“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股份制是現代企業的一種資本組織形式,不能籠統地說它是公有還是私有,關鍵看控股權掌握在誰手中,提倡和鼓勵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資本聯合”;‘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等等。這些理論上的新觀點,是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涵義和特征的歷史性概括,是迄今為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認識的最全面的總結。它為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在民主政治建設問題上,明確提出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五大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就是在中國產黨的領導下,在人民當家做主的基礎上,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就是要堅持和完善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抬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發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要求和體現。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從而把我國政治生活中堅持黨的領導、發揚人民民主、嚴格依法辦事這三個要素和環節統一起來,這是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的重要發展。黨的十五大還根據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這個總目標,對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部署。
在文化建設問題上,把文化作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并把從延安時期講起的建設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一目標與“三個面向”結合起來,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精辟地闡發了兩個文明建設的關系,強調在把物質文明建設搞得更好的同時,要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并進一步明確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一系列方針政策。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化,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要素也轉化為文化建設和人的素質的高低。從這一意義上講,可以說現代化建設成敗的決定性就在于文化建設的優劣與否。黨的十五大高瞻遠矚、切中實際地強調指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重要為量,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充分的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又有了進一步深化。另外,我們黨還把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要求知識分子加強學習,提高自己,努力成為先進思想的傳播者、科學技術的開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上這些新觀點、新論述是對鄧小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的運用、豐富和發展。
在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問題上,從黨的歷史任務、.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對腐敗、從嚴治黨等六個方面,總結我們在新的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主要經驗,強調要充分發揮黨的三大優勢;提出建設一支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干部隊伍,是我們的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再次告誡全黨,反對腐敗是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嚴重政治斗爭,并確定了標本兼治、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的原則。這使黨在新形勢、新任務面前自身建設的目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具體。
此外,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還在農業發展和農村改革、對外開放、新時期軍隊和國防建設、“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外交關系和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理論觀點,表現了我黨對鄧小平理論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的全面性。
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將繼續推動鄧小平理論的不斷豐富和發展
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理淪,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理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不斷前進,必將要求和推動鄧小平理論不斷地向前發展。二十年來,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并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出了一條光明大道。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實踐活動,初步預見到下個世紀中葉,仍然屬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還會有各種困難和風險,包括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來自國內和來自國外的,經濟生活中的和社會政治生活中的。時代在發展,形勢在變化,人民的認識也會逐步深化。就像不可能要求馬克思、恩格斯回答他們逝世100多年后中國革命和建設碰到的問題一樣,我們也不能夠要求鄧小平回答和解決他逝世后世界和中國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正如鄧小平以其特有的創新精神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展為鄧小平理論新階段一樣,我們在未來國家經濟改革和建設的實踐中,也應像鄧小平對待革命導師的經典理論一樣,不拘泥個別詞句,不固守個別結論,而以創新精神,在實踐中繼續堅持、豐富和發展這個理論。這既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莊嚴號召,也是擺在我們全黨面前的歷史使命,更是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