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試論當前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改革

劉國軍

摘要: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改革應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同步。現階段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及結構存在著課程觀念陳舊,現代教育理念滲透不夠,在課程選擇上重必修課、輕選修課,課程內容理論性太強等問題。為此,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應遵循基礎性、創新性、主體性、專業性、研究性、綜合性和發展性等原則,增加現代教育類課程、創造性和綜合實踐類課程、方法論或教育技術課程、研究類課程。

關鍵詞:地理新課程;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必須跟上課程改革的步伐。所以,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也要隨之發生變化,其目標是與地理課程改革同步,以幫助地理教師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本文擬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改革進行一些探討。

一、現階段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及結構存在的問題

過去幾年里,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結構一般由系統培訓、課題研究、教學考察和野外考察三大部分組成。系統培訓是指學員集中面授學習,內容以教育部師范司組織編寫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開發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的“地理課程設置”為依據。這三大部分內容在地理教師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地理教師的教學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及結構仍存在著以下不良情況,亟待改進。

1.課程觀念陳舊,現代教育理念滲透不夠

我國現階段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目標仍然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課程觀念陳舊,對現代教育理論及教育學、心理學課程重視不夠。課程內容對“多元化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現代教育觀念的滲透較少,其中有些教學內容,如“地理教學論與地理教學改革”中的一些教學策略已不適應地理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2.在課程選擇上重必修課,輕選修課

在實際操作時,許多地方雖然根據《指南》的要求設置了相應的地理課程,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師資不足,教材匱乏,對受訓地理教師了解不夠等原因,出現了選修課由教育行政部門敲定,學員對其無自我選擇的余地,“選修課”成了實際意義上的“必修課”等現象,以致“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滿足學員興趣愛好、個性發展”這一目標落空。

3.課程內容有一定的學術性,但其理論性太強

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目的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必定是綜合性的課程;教學內容要與具體的教學環境相結合,而不是純學問性的。但在現階段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中,一些課程理論性太強,難以解決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能滿足廣大教師的迫切需求,教師最想學習的那些實用性強的課程,如“計算機輔助地理教學”“地理教學論與教學實踐”“地理典型課例分析”“地理課堂教學設計與前沿熱點、難點問題整合”等所占比例非常低。

4.研究性學習課程尚未列入課程設置之中

研究性學習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并作為必修課貫穿于小學至高中的整個基礎教育階段。[1]但目前相當一部分中學地理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內容選擇和設計,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操作、評價等知識還沒有系統掌握,這些內容也未列入繼續教育課程結構之中。

5.鄉土地理等地方性課程仍顯薄弱

在現行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中,雖然以《指南》為依據,設置了一些旨在提高地理教師教育教學和科研能力的課程,但卻忽視了《指南》在“使用說明”里鼓勵地方“按需施教”,大膽開發地理課程這一重要導向,以致鄉土地理等地方性課程在課程總體結構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如,甘肅省的一些地、市很少或根本就沒有設置鄉土地理課程。

綜上所述,原有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都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因此,對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再研究迫在眉睫,重新合理研究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體系,使之更好地體現新課程理念,是當前地理教師教育工作者的歷史重任。

二、新課程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設計原則

當前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和建設要著眼于未來教育對地理教師素質的新要求和地理教師個人可持續發展與教學實踐的需要,既要防止和克服照搬以往地理教育課程內容的傾向,又要遵循繼續教育課程內容構建的基本原則:前瞻性與實效性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培訓相結合,統一標準與按需施教相結合,專業知識與教育科研相結合。[2]具體地說,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內容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基礎性原則

目前不少中學地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明顯的缺陷。一方面由于長期以學科為主的教學模式,導致教師只了解本學科的知識,而對其他學科的知識知之甚少,知識結構過于單一;另一方面教師的教育學基礎理論知識匱乏,教育理念陳舊,即使是師范院校畢業的教師也是如此。因此,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不能忽視基礎,要重視現代教育理論、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教學研究方法的更新與拓展,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現代教育理論學習與觀念更新。地理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才是根本性的轉變,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必須以理論和觀念上的突破帶動方法上的突破。

(二)創新性原則

創新人才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具有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的教師。教師的教育觀念不轉變,不僅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還有可能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扼殺在萌芽狀態。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而要做到這些,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對于這一點,過去我們重視不夠,所以,改革后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上,堅持以創新性為原則,充分體現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培訓內容應從過去的側重于課堂教學研究轉變為以課堂教學設計為主線的綜合學習。培訓方式應由講座式轉向參與互動、合作探究式,由過去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強調受訓教師經驗的參與。

(三)主體性原則

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倡導運用建構主義的認識理論,確立以培訓學員為主體的培訓思想,強調發揮學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培訓者要樹立培訓對象本身就是重要的培訓資源的觀念,要認識到學員主體性的體現有助于提高培訓的效益。為此,在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中要把受訓教師當做培訓的主體來對待,課程設計的目的既要注重地理教師的工作改進、專業成長,又要關注地理教師的人格進步。培訓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地理教師的成長過程。培訓者注重學員的參與意識,強化學員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不僅在教學實踐和考察、教育科學研究中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而且在理論學習和技能培訓中也要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

(四)專業性原則

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應該堅持專業性原則,一方面,培養地理教師的專業意識,從理論和科學的高度認識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重視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通過繼續教育課程的培訓,使地理教師向學者型和專家型教師發展。即教師既是地理學專家,也是教育教學領域的專家;既是授業者,也是學習者。不僅理解書本上、教材上的知識,而且要理解地理學科知識是如何創立、建構并與其他學科相聯系的;不僅掌握一般性的教材教法,而且還要懂得使用特殊的教育教學手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學習過程。[3]

(五)研究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它以課題為載體,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在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中,要加大對地理教師研究性學習課程系統知識的培訓,補充研究性學習的目的、目標、特點、內容、實施步驟、評價、管理等方面的知識,使教師深刻理解創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意義,培養教師的問題意識,使教師在研究中提高,在研究中發展。

(六)綜合性和發展性原則

地理學是一門綜合科學,交叉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技術科學三大科學體系,它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問題中具有重要作用。因為地理課程具有綜合性和實用性特征,所以,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也應體現綜合性。要做到這一點,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就不能只局限于某一個具體的板塊、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也不能只局限于某一門具體的課程。每一位授課教師都不能僅僅在自己素來所熟悉的知識領域內打轉,而必須根據培訓目標和培訓方案的要求,根據學員的實際需要,重新學習,開闊視野,開拓創新,對課程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使自己所授的課程成為內涵豐富、信息量大、震撼力強的課程。

現代教育理論和理念為地理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課改的實踐將會不斷創造出新的經驗來豐富、完善和發展理論,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要不斷吸納各地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和研究成果,使培訓課程不斷發展和完善。同時,新課程背景下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設計既要使地理教師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研究能力有所發展,又要使地理教師的道德情感有所提升。

三、調整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結構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著“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個性的發展”的理念,創造性地設計了新的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新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豐富性和教材的多樣性為中學地理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較好的環境,同時也要求中學地理教師增強應變能力。因此,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改革要與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結構的調整應包括以下方面。

(一)從推進中學地理教師的專業化進程著眼,增加現代教育理論類課程

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應當為推進地理教師的專業化進程服務,培訓院校應增加現代教育理論類課程,開設一些有關地理教育新理論的專題研討課,如新教育視野中,中學地理課程的性質與功能研究、建構主義與地理教學、多元智能理論與地理教學等,同時推薦一些現代教育學、教學論、課程論、學習論、現代心理學、思維科學等方面的新著作讓學員自學,使他們在系統的理論學習中,建構寬廣的地理教育理論體系,提高地理教育的理論素養,了解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了解地理教育發展的需求,樹立教育改革的責任意識,將系統的現代教育理論、思想轉化為個人的教育理念、專業精神。

(二)從培養和提高中學地理教師的創造能力著眼,增加創造性和綜合實踐類課程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中學地理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應是課程的設計者,他們應該創造性地詮釋課程,參與制定課程。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設計中,應重視培訓學員的創造力,引導學員參與課程制定過程,樹立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主體的新培訓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調查、實踐、參與以及敢于質疑的學風。此外,組建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研究專家組,專家們應在進行新舊教材的對比、掌握好新教材特點的基礎上,精心進行創造性教學內容的設計。在開發和構建創造性課程體系時,應把知識教育轉化為能力教育,促使中學地理教師進行創造性學習,加強對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處理好地理學科教育與綜合教育、地理素養與人文素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繼承與創新、同一性與多樣性等多方面的關系。

(三)從培養中學地理教師的實踐能力著眼,增加方法論或教育技術類課程

以往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注重理論知識,忽略對方法和策略的培訓。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新課程實踐中的問題,堅持面向中學實際,把理論指導實踐與實踐豐富理論辯證統一起來,使中學地理教師的理性認識和思想觀念變得更加充實和豐富,富有活力。因此,在設計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時應注重理論向實踐轉化的中間環節,加強關于理論知識如何應用于中學地理教學實踐的課程,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增加方法論或教育技術類課程,如地理教學設計方法、案例分析技術、運用信息技術和評價技術以及多媒體進行教學設計、網絡環境下的中學地理教學設計等。

(四)從培養中學地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著眼,增加研究類課程

在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地理教師的素質不僅包括知識、經驗和教育教學技能,還包括教育研究或探究能力,只有研究型的教師才能勝任中學地理課程改革和創新的重任。因而,要使中學地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獲得持續性發展,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就必須引導他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研究改進。因此,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中應增加研究類課程,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4](1)組織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幫助學員消除教育研究的神秘感,樹立全新的教研意識,促使他們由教書匠向專家型、研究型教師轉變。(2)探討地理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指導學員深入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提高學員的教育研究能力,調查研究、整理與歸納信息,得出科學結論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驗證假設的能力和表述成果的能力等。(3)指導學員選擇地理研究課題,幫助學員從中學地理教學實際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中選定課題,從教育行政部門或教育科研部門的課題規劃、課題指南中確定課題。(4)指導學員結合日常教學工作開展教學研究,開展教師間的教育研究合作,促進教研相長,提高中學地理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中學地理教師自身具有研究能力,要求他們能夠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活動,因此中學地理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應培養學員形成指導他人進行研究的能力。(6)對學員已經開展的研究課題進行科學的評估,在檢驗和評估中發現問題,以便對他們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目標進行一些指導和修正,使他們的教育研究具有解決中學地理教學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和繼續深入開展的持續性。

*本文是教育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科研究》子課題《地理教師繼續教育研究》(批準號:FFB011492)的階段性成果。

[1]鄒尚智.研究新學習指南[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11.

[2]邵寶祥,王金寶.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本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上)[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150—152.

[3]丁杰.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課程目標的制定原則[J].教育發展研究,2004,(9),70—71.

[4]李大健.教師繼續教育的課程和教學方法改革[J].教育研究,2004,(4),73—77.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