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之路
許瀛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現狀問題改革
【論文摘 要】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經濟全球化、時代信息化使高等教育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迅猛發展的經濟使得高等教育的發展步伐顯得過于緩慢,在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探索促進其發展的改革之路。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勞動力結構中中高級技術人才比例相對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結構的升級。同時當前社會依然存在初高中畢業生未經過系統的培訓和職業教育就進入崗位工作,導致目前我國勞動力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術水平低下的現狀。 (一)應用性人才緊缺 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加大,數量以及結構上的緊缺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同時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的不協調性加重了社會壓力。 (二)職業教育缺乏活力 我國工業化正迅猛發展,但產業發展與職業教育之間缺乏緊密聯系,沒有一個良好的溝通機制,職業教育缺少企業強大經濟實力的支撐。財政上的束縛,導致其發展缺乏活力。 (三)職業教育特色不突出 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之處在于在學習中更加注重實踐學習以及專門技能學習,但當前職業教育過于學歷化,當今教育的環境以學歷規范各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職業教育原有的特色。 (四)職業教育發展勢頭正旺 新時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經濟合理化趨勢加大了我國對外向型人才的需求,職業教育面臨著巨大的世界國際市場,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供求不平衡 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多數家庭為獨生子女,同時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導致考生在填報志愿上傾向于將擇業放在首位,多選擇熱門專業及就業率高的院校,出現供求狀態不平衡現象。 (二)高等職業教育定位存在偏差 高等職業教育定位偏差導致對學生及家長的吸引力不夠而降低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個人需求。教育部在99年頒布的新高職政策導致社會層面上對高等職業教育認識出現誤解,加上普通院校與職業教育缺少相應的銜接,使得僅有極少數的等職業技術教育學生能夠繼續深造,而大多數只能投身到社會工作中。 (三)高等職業教育缺乏自身特色 改革開放后國家放寬對高等教育院校的審批政策,目前全國已審批通過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近千所,同時在招生方面沒有健全的體制,時而出現給生源學校“回扣”的現象,社會聲譽嚴重受損,學生逆反情緒強烈。同時,由于多數的新成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辦學實踐相對較短,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形成自身發展的特色,部分專業的設置重復或不符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使得學生缺少市場競爭力,加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