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及措施
未知
摘 要:自主學習是目前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學校采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改進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在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方面有很大作用。
關鍵詞:自主學習;自主性學習能力;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
一、自主學習的概述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又稱為自我指導學習(self-directed learning)、學習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是一種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的現代學習理念,也是目前應用語言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自主學習“不僅在西方對語言教學領域的探索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更引起了國內英語教學界的思考和討論”(鄭敏,2000)。近年來,國內外語界不少教育工作者紛紛投身到自主學習的研究中,做了一些探討、分析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自主學習的概念原屬于教育哲學的范疇,20世紀60年代,西方教育家倡導把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責任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真正將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引入外語教學的是Henri Holec。他在自己的專著《自主性與外語學習》(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1981)一書中,闡述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內涵與實踐。此后,對自主學習理論的研究熱潮便一浪高出一浪。我國國內自主學習研究的歷史可分為兩個階段。1991年至2000年為初期階段。在該階段,研究文章數量少,研究對象集中,研究方法單一,研究內容以介紹國外自主學習研究成果為主。2001年起,文章數量迅速增多,研究范圍拓寬,研究方法多樣。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新的發展形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時期國家對人才培養的需要,教育部及項目組專家制定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4),其中對教學模式有明確的闡述: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化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Holec認為,從學習者角度看,具備自主性學習能力意味著獲得確定的學習目標、內容、材料和方法;確定學習的時間、地點和進度,以及對學習進行評估的能力。結合我國國情及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要求,我們將自主性英語學習能力所涵蓋的主要方面作出了如下概括:(1)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4)監控學習策略與使用情況;(5)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
二、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及措施
1.了解教師的教學目的與要求
由于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學習時間及地點靈活,且學生的自由學習與教師面授相結合,學生在為數不多的面授課上更應該明確教師的教學目的及要求。這一方面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語言教學方法,加強目的性教育,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他們學習;而另一方面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更應該結合自身特點,把教師的教學目的轉化成自己的學習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學習。首先,教師在面授之初就應為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其明確各自的學習目的。接著,學生參考教師為其制定的不同的學習目的,加上自己具體實際使其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的,使自己明白英語學習究竟學什么,怎樣學,以便有效地指導自己在一定時期內的英語學習。
2.確立學習目標與制定學習計劃
教師要幫助學生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現狀,以便量身定做各自的自主學習計劃。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包括元認知知識的豐富和元認知能力的發展。元認知知識包括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描述性知識包括策略知識、對學習的認識、對活動的認識以及對作為語言學習者自身的認識,即對自己基本情況的認知和學習水平的評價。在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以前,教師應幫助學生自查自己開展自主學習的優勢和劣勢,給自己一個正確的定位。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自身各自的情況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否則學生制定的自主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就沒有針對性。在確立學習目標和制定學習計劃前,教師可先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能力測試,然后讓學生根據測試情況進行自我反思,尋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進行客觀評價。根據這些評價,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確保計劃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3.有效使用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包括認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精加、組織和批判性的思維;元認知策略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加強自我計劃、自我監測和調節等策略,用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和學習環境,同伴學習和尋求幫助等外在學習條件。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是促進學生學習的保證條件。學習策略在學生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有成效地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是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為了增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從內部和外部條件著手,訓練學生掌握一定的認知策略。網絡學習中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支持服務手段,為廣大學生打開了更寬廣的知識領域,通過網絡,他們可以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盡情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感興趣的知識。
4.監控學習策略與使用情況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并逐步訓練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策略,使學生無論在獲取知識還是在管理學習方面都成為自主高效的學習者。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特點是少講、精講,許多課本內容和課外知識需要學生自學,聽、說、讀、寫等語言的技能需要學生主動去獲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大學英語學法指導,包括單詞記憶的方法(如根據詞根詞綴、根據上下文、根據映像或按詞的分類)、閱讀理解的技巧(如猜詞的能力、覽讀和查讀等)、聽力理解的技巧(如預測聽力內容、大意或細節聽力、記筆記等)、口頭交際的策略(如解釋、回避、轉碼、手勢等)、寫作策略(如列提綱、收集信息)等等;另外,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制定近期和遠期的學習目標、如何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怎么做好預習與復習和如何進行自我評估等。
5.監控與評估英語學習過程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教師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可對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通過聽寫、提問、抽查作業、組織單元測試和針對詞匯、語法結構、聽力和閱讀等方面的專項考察,幫助學生發現問題;通過建立學生個人檔案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通過面談鼓勵學生的進步和幫助分析不足之處。教師的評價要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習過程,試圖通過改進學習過程來改善學習結果,它除了評價知識、技能等可以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適合于評價興趣、態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品質。形成性評價既是一種評價手段,又是一種學習方式。終結性評價是指在一個學習階段末,對學生的表現與能力所做的評價。它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
[1]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2]Holec H.Autonomous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Spratt M,Humphreys G & Chan V.Autonomy and Motivation:Which Comes First?[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002(3).
[4]高吉利.國內外語自主學習研究狀況分析綜述[J].外語教學,2005(1).
[5]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J].外語界,2002(3).
[6]賈 琰.自主學習模式與外語教學[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2000(12).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8]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9]鄭 敏.自主性學習的緣起和發展[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