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出版社介紹
地震出版社是中國地震局主管、主辦的中央級專業出版社,成立于1976年1月。堅持以“做好人,出好書”為價值理念,竭誠為社會各界提供優質服務。
建社40年來,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國地震局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和出版工作方針,以堅持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傳承科技成果,傳播科學文化,關注大眾閱讀,出版圖書精品,努力積累科技文化成果,積極交流與推廣科學技術,以不同形式普及地震科學知識,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為繁榮地震科學事業,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發展服務。
地震出版社本著“立足本專業,面向大科技”的精神,努力出版有關地震科學研究、預測的專著、譯著、資料匯編、地震專業的教科書、講義以及工程抗震、防震減災的科技、科普讀物、掛圖、畫冊等。并廣拓選題,優化結構,加強管理,提高質量,縮短周期,降低成本,擴大發行,搞好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地震科學研究和社會各界的需求,為防震減災、促進現代化建設、繁榮出版事業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我社擁有一支以高、中級編輯出版人才為主體的、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隊伍。36年來,出版各類學術專著、專業教輔教材、應用技術、科普讀物、證券、勵志青春文學和工具類圖書等4500余種,并多次在部級和省部級圖書評比中獲獎。其中證券類圖書在圖書市場中享有聲譽。
按照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出版社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要求,地震出版社在中國地震局領導和新聞出版總署的指導下,于2011年4月順利完成轉企改制工作。
地震出版社榮譽
在地球科學、工程抗震、防震減災、科學普及等領域出版各類專著、專業教材、應用技術、科普和工具圖書2000余種,并多次在全國性圖書評比中獲獎。
地震出版社出版特色
認真貫徹執行我國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和出版工作方針,以堅持為社會服務的方向,傳承科技成果,傳播科學文化,關注大眾閱讀,出版圖書精品,努力積累科技文化成果,積極交流與推廣科學技術,以不同形式普及地震科學知識,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為繁榮地震科學事業,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發展服務。
地震出版社服務領域
地震出版社出版有關地震科學研究、預測的專著、譯著、資料匯編、地震專業的教科書、講義以及工程抗震、防震減災的科技、科普讀物、掛圖、畫冊等。
地震出版社服務理念
堅持以“做好人,出好書”的價值理念,為社會各界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服務流程

常見問題
Q:什么是專著? |
A:指的是針對某一專門研究題材的,是著作的別稱。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 |
Q:出版專著需要多少錢? |
A:大部分出書的作者都是自費出書,費用主要花費在編審、書號、設計排版以及印刷上,總的來說,出一本專著需要大概幾萬元左右。可以有一個人作者來獨立承擔,也可以采用合作專著的方式多個作者分攤。 |
Q:個人著作和合作專著有什么區別? |
A:個人著作指自己單獨出書,成果獨享,含金量高;合作專著指與他人合伙出一本書,合伙一般不超過3名作者,且職稱評審時,評審單位認可的不是所有的專著作者,通常只有專著的前兩名有用。 |
Q:如何查詢個人專著信息? |
A:個人專著只要是公開出版,不管采用的是哪種出版方式,都是要在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成功出版的個人專著,就可以在新聞出版總署查詢。凡是在新聞出版總署查不到的個人專著,要不還沒有成功出版,要不就是非正規出版。 |
Q:可以出版教材嗎? |
A:可以出版普通教材,規劃教材不行,規劃教材是由國家單位審定并指定教育部和出版社的。 |
Q:專著出版需要多長時間? |
A:大概是3-6個月左右。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主要是選題申報的時間、審校的時間、申請書號的時間、設計排版以及印刷的時間。其中選題申報時間大約在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申請書號的時間,差不多在1個月左右,設計排版和印刷的時間,通常也是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剩下的主要是審校的時間,一般來說在二十幾個工作日,但具體是需要看專著的內容情況,若在質量差不多的前提下,字數越少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當然若是書稿內容質量差,要修改的地方非常多,花費的時間會依據修改的程度越高而越長。 |
Q:書號申請流程? |
A:書號申請流程一般是這樣的:提交申報選題-出版社審核通過-擬定合同,繳納書號費用及其他費用-書稿三審三校-出版社提供書號條形碼上CIP數據備案-書籍設計印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