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質通報投稿地址
地質通報詳細信息
地質通報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地質通報投稿要求
地質通報雜志投稿須知:
1、來稿請寄一式二份電腦錄排打印稿。請作者自留底稿,無論刊登與否,恕不退稿,如有特殊需要,請在來稿中注明。作者投稿時應聲明稿件專投本刊且未正式發表,切忌一稿多投。如有違反者,一切后果由作者承擔。
2、另紙提供作者的通信地址、電話、E-mai地址等,并提供3~5位審稿人的姓名及通信地址、電話,供編輯部參考。
3、編輯部收到來稿后3個月內答復作者是否錄用。如3個月后仍未接到本刊錄用通知,作者可改投他刊。
4、本刊除印刷版外,還有光盤版和網絡版等電子版本。稿件一經錄用,所有版本的版權即由作者轉讓給本刊,凡不愿將自己的文章以光盤版、網絡版形式發表者,請在投稿時聲明。
5、文稿的著作權:除《著作權法》另有規定之外,文責由作者自負;編輯部有權對來稿做文字性修改,對實質性內容的修改,將征得作者同意。
6、作者在收到錄用通知及退改意見后,務請及時將修改后的打印稿、退改的原稿、退改意見書、清繪好的圖件和軟盤一并寄交本刊編輯部。
地質通報雜志簡介
《地質通報》自1982年創刊,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國地質調查局主管主辦的學術月刊,CN:11-4648/P,ISSN:1671-2552。本刊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主要交流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與最新進展。
《地質通報》遵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以推動地質調查與地質科技創新發展,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公眾服務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時報道地質大調查全新領域——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災害預警工程、技術發展工程、數字國土,以及相關地質科學研究領域的新進展、新成果、新發現、新方法。
地質通報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地質通報參考文獻
廣西全州地區晚泥盆世牙形石和腕足類生物地層
廣西東北部泥盆系發育良好,化石豐富,對研究中國華南地區泥盆紀生物地層具有重要意義。對廣西全州地區東山剖面上泥盆統佘田橋組、錫礦山組和孟公坳組進行了系統的化石采集及室內分析,共獲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類化石。經鑒定,牙形石共21屬19種,腕足類化石共6屬9種。根據化石種屬在東山剖面上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劃分出8個牙形石帶:Icriodu...
滇西保山熊洞村栗柴壩組牙形石的發現及其地質意義
針對保山地層區熊洞剖面原屬栗柴壩組的灰巖進行了牙形石樣品分析,總計建立了5個牙形石帶,分別為Pterospathodus pennatus procerus帶、Kockelella walliseri帶、Ancoradella ploeckensis帶、Polygnathoides siluricus帶和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帶。該剖面第8層原屬栗柴壩組,Polygnathus nothoperbonus分子的出現證實其為下泥盆統埃姆斯階的...
內蒙古海拉爾盆地貝爾凹陷貝32井南屯組地層及孢粉組合
對內蒙古海拉爾盆地貝爾凹陷貝32井南屯地層中的孢粉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2個孢粉化石組合。Piceaepollenites云杉粉-Pinuspollenites雙束松粉-Abietineaepollenites單束松粉組合,分布于南屯組一段;Concentrisporites同心粉-Piceaepollenites云杉粉-Pinuspollenites雙束松粉組合,分布于南屯組二段。根據孢粉化石組合中Cicatricosis...
河北雄縣全新世中期海侵地層的發現
渤海灣全新世海侵是第四紀晚期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事件,以往研究表明渤海灣西岸全新世海侵已經深入到文安縣。本次研究在文安縣西北30km的雄縣15BZ02剖面第8層底部灰褐色粉砂中發現大量縊蟶新種,殼體呈斜交或垂直層面產出,反映了潮間帶中下部的內灣、河口環境。同時,在該層段發現了海相介形蟲Tanella opima。由此推斷,渤海灣西岸海侵于全新世中...
中國新沂馬陵山白堊紀恐龍足跡——從虎到肉食龍及由傳說至古生物學
江蘇省新沂市馬陵山地區的4個神秘的印記,傳統上被解釋為“李存孝打虎處”的“虎爪印”和“人足跡”,重新將其解釋為大盛群田家樓組恐龍足跡。這些足跡中只有一個最深的“虎爪印”保存了可識別的趾印,表明它是一個有著后內側拇趾印的獸腳類恐龍左足跡,是一道單步約50cm的直線行跡的一部分;另一種解釋是該足跡為小型蜥腳類恐龍的右后足跡,形成行...
熱門評論
從投稿到錄用大概3個半月,兩個審稿人,一個要求修改細節,另一個審稿人提的意見很中肯,本人也學習不少,大修后接受,感覺只要認真修改都沒問題,地質通報雜志水平在中文期刊中不錯,但是編輯處理效率速度一般,希望不斷改進吧。
我覺得地質通報雜志編輯的態度還不錯,電話通知讓修改,并詳細說明了如何修改,7月04日提交修改稿,7月14日變為終審中,7月20日變為已錄用。編輯部效率很快,贊!審改老師對文章分析也相當透徹,整理出了文章的亮點和不足。非常細致!
雜志收到了,厚實、全面,對于讀完這本書的人來說存在著一個悖論:當你相當程度上認識到自己有諸多問題的來龍去脈,你卻沒有勇氣反思和調整,那這本雜志讀完有何用?由是,常掛在嘴里的一個成語:學以致用 應當被重新認識。
投了地質通報雜志,返回審稿意見,修改后復審,才給出錄用消息,然后就是修改格式。總體上審稿比較認真,對文章的創新性有一定要求。編輯的態度也挺好的。
我開的稿費發票,編輯部老師打了好幾次電話進行核對,可以看出編輯部工作人員工作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就文章質量來說,地質通報較為權威,文章質量較高,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校稿階段,編輯老師效率挺高的,認真負責,來電咨詢也非常有耐心,點贊!審稿專家感覺還是很有水平,指出了很多問題!提出的建議也非常的專業,地質通報真的是一個不錯雜志。
接收很快,大約1周多。9個月后在出刊前編輯會再聯系,修改個別細節問題,無微不至。地質通報見刊速度慢,從接受到見刊大約要10個月。雜志速度還是比較快的。感謝編輯老師。
本沒抱多大希望,結果意外的讓修改錄用了,地質通報編輯部效率超高,對各種疑問有求必應,郵件回復非常及時,很少見的高效雜志。總體來說難度不算太大吧,祝雜志越辦越好~
地質通報越來越難投了,幾前投過兩篇都很快錄用,這次投稿,審稿越來越嚴格,同時也很嚴謹。雖然如此,但也很有利于論文質量的提高,不錯!挺喜歡在這里投稿的。
剛才把退修的稿子弄好后重新提交,點“修改我的稿件”后只是提交了稿子,忘記看下面的“稿件錄用通知單”的選項了,就點擊了“提交”,不知道下面的表格是啥,有沒有影響~~頁面已經鎖定,返回不了,也看不見剛才的表哥到是啥。。。怎么辦,有沒有影響?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