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蒙鳳雞的凈化和種植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2-29 10:00:07
1.防疫衛生處理。
1.1選址
對于烏蒙鳳雞農場的選址,有一定的環境要求,應建在高地形、干燥、陽光充足的位置,確保雞舍通風良好;受六盤水地理條件的影響,雞舍應盡可能向南或東南方向;確保地面開放,便于排水;確保廠址周圍有足夠的優質水源,滿足生產和生活需要;注意廠址周圍的交通條件,確保交通便利,通信方便,能滿足所需的電力和能源供應需求。交通干道超過1公里,50米以上,居民區500米以上,環境安靜,綠化美化條件,噪聲干擾輕,無污染,不得建在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工廠、企業污水流通和下風方向,確保施工現場具有一定的防災、防災能力[1]。
1.2區域規劃布局。
養雞時間長,要保證良好的養殖效果,需要對場地進行合理的布局,可設置為生產區、生活區、辦公區三部分。其中,生活區和生產區應建在觀眾的上風方向,病死雞和污垢處理區應建在下風方向,地形最低,生產區應與其他兩個區域隔離。生產區內的雞舍應以東西方向排列,通風方便,不同雞舍間距≥30m。病死雞的焚燒爐應建在生產區臟道側,儲罐應建在凈道旁。
1.3雞舍環境要求。
建立雞舍時,確保墻體保溫,設計結構盡可能簡單。雞舍門應分為凈門和污門。有窗戶的雞舍窗應足夠大,并在雞舍墻頂部設置排氣口。地面還應堅固、防水、光滑,并具有一定的保溫、防潮、排水效果,便于消毒和清潔。
1.4疫情防控。
徹底清潔病雞舍及其用具,嚴格消毒,使用前必須堆積發酵糞便和污垢。一旦發現異常,必須立即隔離、治療或緊急接種。如果發生嚴重傳染病,必須立即封鎖現場并及時處理。殺死和焚燒患有嚴重傳染病的病雞并深埋。禁止食用和銷售。
1.5衛生清潔。
及時全面清潔雞舍,清除蚊蠅;保持地面清潔干燥,定期對場地進行消毒,及時更換消毒劑,保持一定的深度和濃度;對進入車輛進行消毒;飼養員進入前應更換消毒服。
2.生產管理,凈化選種管理。
2.1飼養前做好準備。
為保證烏蒙鳳雞的養殖質量,飼養前應做好以下工作:雞舍。雞舍建成干燥后,應對其進行群體滅菌消毒,做好衛生清潔工作;檢查墻壁和地面是否有裂縫和老鼠洞;搭建爐子,確保煤爐煙囪不損壞,可正常使用;雞進屋前3天,應準備飲用水和飲食工具;育雛器具。對飲水器、料桶、食品盤、圍護等育雛器具進行消毒,檢查棚架接縫和斷裂處,清除尖銳物體和毛刺;墊子。在炕上育雛或地面平育時,應準備足夠的墊子,如稻草、稻殼、刨花、鋸末和破碎的玉米芯;飼料進入雛雞前應準備飼料,飼料應儲存在干燥、防雨、日曬、老鼠和鳥類的位置;電氣設備。進入雛雞前,及時檢查室內照明燈、電加熱傘等電氣設備,確保設備能夠正常使用;準備加熱藥品;進入雛雞前應準備飼料,并儲存在干燥、防雨、日曬、老鼠和鳥類的位置;電氣設備。進入雛雞前應及時檢查室內照明燈、電加熱傘等電氣設備,以滿足溫度保溫度保溫度保溫傘等電氣保證設備的要求;進入雛雞的正常使用;
2.2育雛
雛雞出殼后,12~36小時后,先喂30℃左右的優質多維溫水和葡萄糖,再喂小顆粒飼料。要做好育雛保溫工作,可根據烏蒙鳳雞的日齡進行溫度控制,即1~3日齡,34~35℃;4~7日齡,32~33℃;8~14日齡,30~32℃;15~21日齡,28~30℃;22~28日齡,26~28℃;29~42日齡,25℃或室溫。而且濕度要控制在50%~70%,前期略高,后期可適當降低。還應控制雛雞生長環境的光照,可按以下標準控制:1~7日齡,23h;8~14日齡,22h;15~21日齡,18~20h;22日齡后,16~18h。
2.3育成期管理。
育成期的管理主要是為了保證烏蒙鳳雞的營養需求。在雞營養充足的前提下,不能喂高蛋白、高能量的日糧;骨骼發育良好時,應少喂鈣日糧;還應注意飼料中烏蒙鳳雞對鈣、磷和維生素D的需求。
2.4育成期管理。
烏蒙鳳雞的凈化和種植是保證養殖質量的基本工作。有關工作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編號種雞,配套飼養公雞母雞,確保養殖期間無交叉活動;雞蛋分組標記,孵化后根據雛雞來源進行分類管理,有助于實現養殖凈化;詳細記錄場內的日常產蛋和孵化情況;對3月以上且未呈現烏蒙鳳頭雞獨特特征的群體進行隔離和飼養。烏蒙鳳雞已被列入貴州六盤水農業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成為貴州六盤水獨有品牌。在這方面,應合理利用養殖技術,嚴格控制從建廠到疾病預防和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