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和肝硬化有什么區別?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3-25 10:00:03
肝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約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國甚至世界上都是患者。其中,肝病患者的肝細胞組織受到嚴重損害,肝內纖維增生導致肝硬化,最終肝功能障礙,甚至可能發展為可怕的肝癌。對肝病和肝病引起的肝硬化等疾病的醫學研究長期處于困境。雖然肝病學術界一直致力于其研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其治療水平仍與二三十年前相同。
在我國,在各種病毒性肝炎廣泛傳播的影響下,大量早期肝病患者轉化為肝硬化。肝硬化慢性肝病的晚期是肝細胞損傷和肝纖維化的長期結果。由此產生的許多器官損傷主要是嚴重的并發癥,如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損傷、消化道出血、肝。如果不及時治療,死亡率相當高。
肝病和肝硬化對人體非常有害。肝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僅參與蛋白質、凝血因子等重要物質的合成,而且是人體的解毒廠。肝硬化一旦發生,就意味著大量的肝細胞受損,這將不可避免地大大降低肝臟的生理功能。如果病情進一步惡化,肝功能將嚴重失衡。如果不治療,最終會發展為肝癌。
2肝病肝硬化。
2.1病因病機。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肝進行性、彌漫性病變。具體表現為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結節再生、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再生,導致肝小葉正常結構破壞和血液循環改造,使肝變形、硬化發展為肝硬化。臨床上,該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會出現一系列肝功能障礙、門脈高壓等并發癥。
2.2臨床表現。
在肝硬化的早期階段,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檢查結果表明,肝功能可能只有輕微的異常。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患者的食欲明顯下降,體重減輕,身體虛弱,腹痛、腹瀉、發燒、腹水等癥狀。此時,如果進行測試,就會發現患者的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同時,會出現各種硬化并發癥,對患者構成很大的威脅。結合作者的臨床經驗和文獻,總結了最常見的肝病、肝硬化類型。
2.2.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占我國肝硬化病的40%-60%,主要由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引起。近年來,研究認為,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沒有慢性病,也沒有形成肝硬化,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很容易轉化為慢性活動性肝炎和肝硬化,其中乙型肝炎是最常見的。它與肝炎病毒引起的免疫異常有關。其致病方式主要經過慢性活動性肝炎階段,逐漸演變為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有:大結節性肝硬化和小結節性肝硬化。從病毒性肝炎到肝硬化的過程可以短到幾個月到幾十年。
2.2.2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的中間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害肝臟,導致肝細胞變性,進而損害肝功能。長期大量飲酒可進一步改變肝細胞、壞死和繼發炎癥,并在脂肪肝的基礎上發生酒精性肝炎,最終發展為肝硬化。由于飲酒過量引起的長期營養紊亂,降低了肝臟對某些有毒物質的抵抗力,在發病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2.2.3寄生蟲性肝硬化。
例如,血吸蟲等昆蟲生活在門脈系統中,卵隨門脈血流沉積在肝臟中,導致門靜脈小分支栓塞。同時,由于卵及其毒性產物的刺激,導致大量的結締組織增生,導致肝纖維化和門脈高壓。寄生蟲肝硬化是一種形態上不明顯的再生結節。
2.2.4毒物和藥物性肝硬化。
長期反復接觸砷、磷、四氯化碳等化學毒物會引起中毒性肝炎和慢性活動性肝炎,進而發展為中毒性大結節或小結節性肝硬化;或者在治療其他疾病時服用一些藥物,如甲基多巴、四環素、氯二民硫氧小晚異煙脫甲氨蝶吟、雙醋酚等。,可引起肝細胞壞死、膽汁沉積或肝內過敏性炎癥反應,導致慢性肝炎,最終演變為肝硬化。
當然,肝硬化的其他類型的肝硬化,如脂肪性肝硬化、急性損傷性肝硬化、營養不良性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