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利之間:明清小說恩報敘事的復雜性
摘要:明清報恩故事的恩義觀念、報恩行為書寫,歷時性地融合了民俗習慣、義利得失與人性復雜性,施恩帶有一定的選擇性,而報恩又囿于多種原因游弋不定。恩報故事復雜性在于:一是“再生之德”與“一飯之恩”的觀念性模糊。古代報恩書寫及傳播,更多重視弘揚報恩倫理價值,忽略報恩隱含的利己動機、異常期待,民眾企慕平等、友誼的情感需求往往被利用。二是“施小報大”的高利貸心態。過高過久的報恩期待常導致恩報關系終結。報恩雖違法違規,仍被輿情認定可以理解寬宥,為借此設計者留下機會與理由,也為受恩個體帶來持久的內外雙重壓力。三是對異類報恩給予倫理性認同與傳播。作為“報恩鬼”“報恩獸”形象,多為自我矛盾的奇怪組合,超自然力角色、動物本能之“文化他者”,客觀上成為違法取財的工具。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山西大學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