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市麻風病流行病學特征及畸殘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討貴港市麻風病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實現消除麻風病危害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收集貴港市歷年麻風病人報告卡及全國麻風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統(LEPMIS)登記的麻風病病人共計1 714例,分析其流行病學特征,并采用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方法分析麻風病患者發生畸殘的影響因素.結果 10年平均發病率以1956-1965年最高,1985年后年平均發病率下降到 0.5/10萬以下,2006年后下降到0.09/10萬以下,2015年后無新發病例.單因素分析顯示,發病年齡段、診斷分型、確診延遲期等因素與麻風病畸殘有關;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確診延遲期(OR=1.581,95%CI:1.259-1.985)、發病年齡段(0~24歲)(OR=1.436,95%CI:1.070-1.928)和發病年齡段(25~44歲)(OR=1.371,95%CI:1.039-1.809)是麻風病患者畸殘發生的危險因素.結論 20 世紀80年代后貴港市麻風病疫情得到了較好控制,貴港市麻風病進入了低流行狀態,已達到“基本消滅麻風病”的標準,但確診延遲期長和發病年齡低仍是貴港市麻風病患者畸殘高發的主要危險因素.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應用預防醫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