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分析的100%光伏新村可行性研究
摘要:十八大以來,光伏扶貧和鄉村振興戰略成為農村工作的重點。目前,在我國832個貧困縣中,有451個縣年均等效發電時間超過1 100小時,適合發展光伏精準扶貧。改革開放40年來,農村的能源需求顯著增加,能源供給更加多樣。國際上對可再生能源城市建設的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能否將這一構想應用于中國農村?為探索這一問題,本文構建了一個位于山東、人口1 000人、面積100萬m2的虛擬光伏新村,借助供給需求模型和情景分析法展示了在鄉村這一行政等級上,到2030年和2050年不同情境下能源獨立的可行性。為了量化能源獨立情況,定義了能源獨立系數。研究發現:只有在強可再生能源政策下,即提高能源供給的同時降低能源需求,光伏新村才能實現能源獨立,基準情景和溫和可再生能源政策情景下,都需要外來能源的補充。中期來看,技術仍是制約光伏發電的最大因素,但是在長期,由于光伏組件轉換效率的約束,技術不再是提高能源供給有效途徑。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未來與發展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