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尾松穩(wěn)定碳同位素(δ13C)的地理變異及其對水熱因子的響應
摘要:利用設置在浙江省淳安縣姥山林場和湖北省太子山石龍林場2個試驗點的33年生馬尾松種源試驗林,選取不同緯度的10個代表性種源,研究其在種源間的差異、地理變異模式及對水熱因子的響應.結果表明:馬尾松平均年輪δ13C在種源間的差異極顯著,高緯度種源的平均年輪δ13C高于低緯度種源.馬尾松年輪δ13C呈緯向的地理變異模式,形成了對種源原地環(huán)境的適應性.年輪δ13C與種源地年均溫(MAT)、1月均溫(T1)、年降水量(MAP)、5—9月降水量(P5-9)及≥10℃年積溫(CT)均呈顯著或極顯著負相關,與干燥度指數(shù)(AI)呈顯著正相關.淳安和太子山點馬尾松年輪δ13C對種源地干燥度指數(shù)的響應函數(shù)可分別解釋年輪δ13C變化的37.5%和42.5%,種源地AI是年輪δ13C適應性的重要環(huán)境限制因子.馬尾松穩(wěn)定碳同位素δ13C的年際變化與生長環(huán)境關系密切,湖北太子山試驗點處于相對干旱的中西部地區(qū),干燥度指數(shù)高,平均年輪δ13C比淳安試驗點高1.8%.太子山點和淳安點的馬尾松年輪δ13C分別對7月和8月的氣溫響應敏感,夏季降水量是年輪穩(wěn)定碳同位素分餾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不同種源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敏感性不同.
注: 保護知識產(chǎn)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應用生態(tài)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