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區(qū)非小細胞肺癌EGFR 基因突變及其意義的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湖北地區(qū)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 EGFR基因的突變情況,評價湖北地區(qū) EGFR突變的檢測力度,為臨床合理選擇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提供可靠的實驗依據(jù)。方法采用 PCR-sanger測序法以及 ADx-ARMS法檢測2010~2015年期間253例肺癌標(biāo)本中 EGFR基因突變情況,探討不同檢測手段的敏感度,探討不同性別、不同組織分型間EGFR不同外顯子的突變頻率差異及其臨床意義。結(jié)果253例肺癌標(biāo)本中共檢測到突變位點93個,以 E19和 E21的突變最為常見,占比為53.76%和35.38%。ADx-ARMS法的 EGFR總突變檢出率明顯高于 Sanger測序法(P=0.001)。女性肺癌患者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P=0.001)。不同組織分型中,腺癌(38.01%)的檢出率最高,腺鱗癌(30.77%)與大細胞癌(20%)次之,鱗癌(4.55%)較低。無吸煙史的肺癌患者檢出率(51.6%,81/157)明顯高于有吸煙史患者(24%,12/50)。結(jié)論與PCR-sanger測序法相比,ADx-ARMS法對臨床篩選 EGFR-TKI治療的受益亞群,預(yù)測 EGFR-TKI療效更為敏感有意義。湖北地區(qū)女性肺癌患者中 EGFR突變頻率明顯高于男性,與激素水平變化及吸煙狀況有關(guān)。
注: 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陜西醫(yī)學(xué)檢驗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