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過程及驅動因素
摘要:[目的]對贛江上游典型流域水沙過程及驅動因素進行分析,為該區域土壤侵蝕治理、土地利用和功能調整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根據桃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水沙實測資料,運用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及其它統計方法分析了桃江流域的水沙變化特征,結合水文法、雙累積曲線法對降水量、徑流量和輸沙量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并以此來確定桃江流域水沙變化的驅動因素。[結果]①桃江流域輸沙量呈現顯著減小趨勢,突變時間出現在2005年,徑流量同樣出現遞減趨勢,但其遞減趨勢不甚顯著,其遞減時間開始于2003年。②徑流量和輸沙量突變開始的時間不同,水沙特性的劃分階段亦不同:徑流量可劃分為1980—2002年和2003—2015年2個階段,輸沙量可劃分為1980—2004年和2005—2015年兩個階段。③桃江流域徑流量在2003—2015年時段內年均減少量為7.26×1010m3,輸沙量在2005—2015年時段內年均減少量為8.82×107t。④人類活動引起的減水量為5.77×1010m3/a,占總減水量的76.8%;減沙量為8.44×107t/a,占總減沙量的95.7%。[結論]研究區內水沙均呈減少趨勢,其中輸沙量減少顯著。降水與人類活動引起的減水減沙量的比值約為4∶1。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水土保持通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