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語言,及其幽靈——讀王家新近作 李海鵬 摘要:一2014年夏,在談論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名作《山楂燈籠》時,王家新曾對希尼借“山楂”這小小意象而傳達出的精神強度贊賞有加:“它有別于當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狂熱和意識形態高調,但也正是這種為‘小人物’點起的燈籠,使我們有可能在這個狂熱的時代保持清醒和自尊。”④事實上,不僅限于理念層面上對“小”保持關注和欣賞,在近些年的詩歌里,王家新也躬身實踐了這樣的抒情姿態和倫理選擇。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紅巖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