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術思想與生活世界之間:能夠做什么與應當做什么
摘要:在初始的意義上,學術乃指從事理論研究的技藝,細分開來就是技術和藝術。技術通過反復訓練而成,因而需要時間和經驗;藝術通過習慣和體驗養成,因而需要實踐和培養。技術決定了理論研究的規范化要求及其程度;藝術決定了理論研究的旨趣、立場和態度。前者屬于理智的德性,后者屬于道德的德性。在當代,學術概念除了保留了初始性的含義之外,還有對其他思想者及其思想進行研究這一含義。其實,以研究思想者及其思想為志業的研究者古已有之,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也不乏先例。如若人們都以學術研究為志業,那么理論和思想將被遮蔽和放逐,剩余下來的就只有“比較哲學”了。當人們對學術樂此不疲的時候,也就是理論與思想枯萎、枯竭之時。相反,如火如荼的現代化運動和全球化進程,光有學術是不夠的,當代是需要也是能夠產生偉大理論和思想的時代。問題不是我們是否需要理論和思想的問題,而是我們能夠做什么和應當做什么的問題。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山東社會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