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社會下的政治理性與經濟效率
摘要:在古典學派工資鐵律的前提下,本文將水利社會概念納入阿西莫格魯(Acemoglu)的新制度學派模型,并通過理論模型與數值仿真發現:中國政治與經濟結構以宋朝為分界點,由生產小麥的地方分權轉變為生產稻米的中央集權。在經濟發展環境變遷下,中央集權其實就是皇帝與地方貴族因應科技進步與人口增加所為之制度調整。只要水田稻米生產力顯著高于旱作小麥生產力,宋代以后的中央集權就能符合中央與地方雙方的誘因兼容條件:中央通過對地方私有財產權之保障,地方通過對中央之效忠,發展出一套可信賴的雙邊承諾,以便利稻作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央集權非但符合上層社會的政治理性與經濟效率,也養活了眾多人口,使中國人口由宋以前的6 000萬人一路增加到清末的4億。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制度經濟學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