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桑用離體冬芽組織培養和用枝條扦插繁殖的試驗
摘要:來自新疆地區的天然多倍體藥桑屬于黑桑(Morus nigra)種質資源,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故應用組織培養和扦插的方法解決藥桑嫁接繁殖困難的問題,以滿足藥用開發所需。運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養基中不同誘導物質含量對藥桑冬芽愈傷組織誘導率的影響程度為6-芐氨基腺嘌呤(6-BA)濃度〉赤霉素(GA3)濃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濃度,3種誘導物質的最佳用量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條件下藥桑冬芽愈傷組織誘導率預測可達79.32%,驗證試驗的愈傷組織誘導率為78.57%,但通過愈傷組織培養再生植株較困難。在低濃度激素下冬芽萌發的小芽能夠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養基中生長,繼續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養基中可誘導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傷組織形成叢生芽的再生率達到57.69%。用含冬芽的藥桑枝條進行扦插試驗,其扦插生根率較低,僅15%左右。上述試驗結果表明,雖然然用組織培養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獲得藥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進一步優化組織培養和扦插條件提升藥桑的無性繁殖效率。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蠶業科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