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深水區LS33a鉆井微體古生物年代地層格架
摘要:南海北部瓊東南盆地深水區接收了漸新世以來數千米厚的海相沉積地層,蘊藏著豐富的微體古生物化石。對深水區LS33a鉆井巖芯的取樣和化石鑒定,識別出21個浮游有孔蟲化石帶(N22帶~P19帶)和12個鈣質超微化石帶(NN19帶~NP24帶)。通過與大洋鉆探(ODP)在南海實施的184航次的鉆探結果和“國際年代地層表(2012)”等的對比分析,探討了化石事件的地質年代意義,構建了LS33a鉆井生物年代地層格架。在此基礎上,討論了更新統與上新統、上上新統與下上新統、上新統與中新統、上中新統與中中新統、中中新統與下中新統、中新統與漸新統、上漸新統與下漸新統之間地層界線位置以及崖城組、陵水組、三亞組、梅山組、黃流組、鶯歌海組和樂東組地層的時代歸屬,建立了適用于南海北部深水區的高分辨率綜合年代地層格架。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沉積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