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導睡眠圖研究
摘要:目的:比較急、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多導睡眠圖(PSG)差異以及探索多導睡眠指標與臨床癥狀的相關性。方法:分別對急(20例)、慢性(2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和正常對照者(18名)進行整夜PSG監測,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定患者臨床癥狀,比較急、慢性患者組與正常對照組PSG差異以及PSG與臨床癥狀的相關性。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急、慢性患者組睡眠潛伏期(53.65±26.54,34.83±10.72)延長,總睡眠時間(243.30±52.86,350.47±63.26)減少,睡眠效率(68.81±14.26,67.28±13.64)下降,N1期比例(31.45±18.63,20.34±7.31)增加,N3期比例(12.90±4.14,8.35±6.94)減少,快動眼(REM)密度(4.52±1.56,4.39±1.74)增加,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earson相關分析,PANSS總分與睡眠潛伏期呈正相關(r=0.35,P=0.03),與總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呈負相關(r=-0.43,P=0.01;r=-0.35,P=0.03)。陽性癥狀分與REM密度呈正相關(r=0.36,P=0.02),陰性癥狀分、認知功能分與N3期睡眠呈負相關(r=-0.33,P=0.04;r=-0.43,P=0.01)。結論:急、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均存在睡眠連續性和睡眠結構異常,慢波異常可能是反映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和認知功能缺陷的生物學屬性標記。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汕頭大學醫學院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