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牧強度下草地植物生理變化的研究
摘要:放牧是草地最有效、最經濟的利用方式。草地植被的群落特征,如蓋度、高度、密度、生物量、多樣性(Shannon-weiner指數)、豐富度(Richness指數)和均勻度(Pielou指數)等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呈現有規律的變化趨勢,并在輕度或適度放牧的條件下達到最優化,符合Connell等提出的"中度干擾假說"的發展規律,而草地植物通過調解資源的重新分配、光合作用和滲透、內源激素等方式,促進植物降低高度、改變生殖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積累更多的內含物質和抗逆激素,增加對采食的耐受性,以提高種群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形成對放牧壓力的進化對策,以保證種群的延續。但是由于受到氣候、土壤及季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不同的研究背景下,草地植被的生理變化與群落特征之間的變化關系產生差異。因此,關于不同放牧強度下草地植物的生理指標與植被群落特征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草業與畜牧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