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地塊東南緣青白口系巖門寨組--南華系長安組層序地層劃分及構造背景討論
摘要:通過對新化縣厚溪村剖面的青白口紀巖門寨組一南華紀長安組露頭層序和沉積相的觀察、分析,確認巖門寨組上部為淺灰色條帶狀粉砂質板巖與凝灰質板巖及巖屑石英雜砂巖、含礫砂巖構成向上變粗的層序結構,其中多見有石英砂巖薄層滑塌變形或滑碎為礫石的現象,相環境可能處于陸棚一上斜坡過渡地帶,是海平面變化最易于識別的區域。反映了海平面緩慢下降一快速下降的變化過程,屬于晚期高水位體系域。南華系長安組以塊狀泥礫巖、含礫板巖夾含礫砂巖為主,縱向構成向上變細的主體結構,具有從退積(二元)結構一進積(塊狀)結構一退積(或弱加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低水位體系域特征,屬于快速堆積的重力流沉積。由此識別出二者之間的I型不整合界面,提出了重新劃分南華系底界的方案。認為在缺少古生物依據的前寒武紀地層研究中,通過對露頭層序及其變化和巖相之間關系的研究,詳細劃分其基本程序與堆積結構類型,歸納判別體系域,劃分層序,是識別不整合類型、劃分地層和對比的有效途徑。通過這一不整合界面的識別,結合區域上相關沉積特征的對比分析,認為前人確立的“雪峰運動”是武陵運動后揚子東南緣裂谷作用的延續,是盆地伸展驅動海平面下降并產生相關沉積響應的過程,不是造山運動。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層學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