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西山汾河二庫的泉域歸屬及其滲漏量計算
摘要:山西省汾河二庫是建于汾河中上游的一座大型水庫。由于水庫處于晉祠蘭村泉域交界地帶的碳酸鹽巖河段,水庫蓄水并淹沒了天然條件下出流的懸泉寺泉群,造成庫區巖溶水文地質條件發生根本性改變,直接影響到泉域巖溶水的水資源評價、開發管理和以泉水復流為目標的生態修復的措施制定。本文針對汾河二庫修建后的以下兩個問題開展了討論。第一,利用最新調查與勘探資料分析二庫修建對巖溶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并對二庫庫區的泉域歸屬問題進行了劃定,認為懸泉寺泉水的出流受控于汾河河谷內向西傾斜的下奧陶統區域相對隔水層的阻水作用,汾河二庫蓄水水位提高近40m,天然條件下挾持于晉祠-蘭村泉域間相對獨立循環的懸泉寺泉域降落漏斗被"充滿",泉水消失,形成對巖溶地下水滲漏反補給,水庫滲漏水量通過中奧陶統主要進入晉祠泉域,汾河二庫以寺頭-下槐間下奧陶統出露的地段為界,下槐泉以上劃歸晉祠泉域,下槐泉以下則劃歸蘭村泉域;第二,利用二庫上游寨上水文站、下游的上蘭村水文站資料和二庫蓄水水位系列資料,由均衡法建立了二庫蓄水水位與滲漏量之間的非線性方程,并據此預測,當二庫水位提高至905.7m時的滲漏量為2.862m3·s-1,而對蘭村泉域巖溶水及山前西張水源地的補給量有限。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巖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