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不同地區棉花內生真菌的多樣性和群落結構分析
摘要:【目的】內生真菌能夠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植物抵御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本文旨在對棉花內生真菌的群落結構和多樣性進行系統分析,明確內生真菌資源分布,同時探討生長環境與內生真菌群落結構和多樣性的關系。【方法】在山東省19個地區采集棉花葉片,運用馬鈴薯葡萄糖(Potato dextrose agar)培養基進行內生真菌的分離、純化、保存,采用內轉錄間隔區(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分析技術進行種屬鑒定,并對分離得到的內生真菌進行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分析。【結果】19個地區的棉花取樣中,共分離得到134個菌株歸屬于15個屬(包括Alternaria、Fusarium、Diaporthe、Penicillium、Stemphylium、Bipolaris、Epicoccum、Curvularia、Nigrospora、Botryosphaeria、Lichtheimia、Gibellulopsis、Phaeosphaeria、Cladosporium、Setosphaeria)。依據相對分離率,山東省的棉花內生真菌優勢屬為Alternaria(77.12%)。具體分析,濱州市濱城區和桓臺的優勢屬為Fusarium(66.67%、100.00%),曹縣的優勢屬為Alternaria(50.00%)、Fusarium(50.00%),濟陽的優勢屬為Alternaria(37.50%)和Setosphaeria(37.50%)。不同地區內生真菌定植率差異顯著,其中最高的是墾利(85%),其次為茌平(70%)、無棣(60%),而惠民、鄒城的最低(5%)。根據Shannon-Weaver指數,濟陽棉花內生真菌生物多樣性最高(1.26),其后依次為茌平(1.15)、濱州市濱城區(0.87)、曹縣(0.69)、鄆城(0.64)、無棣(0.59)、墾利(0.57)、金鄉(0.51)、商河(0.35),成武、東阿、高唐、惠民、聊城市東昌府區、夏津、陽谷、魚臺、鄒城、桓臺僅鑒定出1種棉花內生真菌,生物多樣性最低。19個地區內生真菌聚成2個類群,一類是茌平、無棣、墾利,此類內生真菌定植率高,鑒定出的菌屬數目多,其他地區聚為一類,內生真菌種類少,定植率低。【結論】山東省棉花內生真菌具有豐富的多樣性。地域對內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響。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棉花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