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空洞與周圍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現對照研究
摘要:目的 回顧性分析肺結核空洞與周圍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CT表現特點,旨在提高對該兩種病變的認識和CT診斷水平.方法 收集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大連市多家醫院經胸部CT檢查、手術病理和臨床證實的22例肺結核空洞和24例周圍型肺癌伴囊腔形成的臨床與CT檢查資料,除常規的臨床資料外,著重對兩組的CT征象進行比較和分析.兩組資料比較采用獨立樣本£檢驗,組間比較采用Pearson 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肺結核組平均年齡(43.59±13.16)歲低于肺癌組[(62.92±10.21)歲](t=5.591,P<0.001);兩組發生部位上均以右肺多于左肺(以"右肺例數/左肺例數"表示,分別為"14/8"、"15/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006,P=0.936).肺癌組的囊腔形態不規則[41.7% (10/24)]、內壁欠規整[62.5%(15/24)]、內壁結節[45.8%(11/24)]、腔內血管影[41.7% (10/24)]和出現分葉征[20.8% (5/24)]的比率均大于肺結核組[分別為:13.6%(3/22)、27.3%(6/22)、18.2%(4/22)、0%(0/22)和0%(0/22)],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x2值分別為4.448、5.741、6.379、1.713、5.124,P值均<0.05);結核組出現"衛星灶"的比率[68.2% (15/22)]大于肺癌組[0.0%(0/24)],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x2=24.282,P<0.001).結論 肺結核空洞與周圍型肺癌囊腔形成的CT征象有較多不同,尤其是囊腔的形態與腔內結構及"衛星灶"有助于兩者的鑒別診斷.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國際結核病與肺部疾病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