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獻血制度在血源緊張時期的臨床應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互助獻血在臨床輸血中的實踐應用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從2016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互助獻血開展情況、臨床應用情況,分別從血源緊張時期緊缺血型類別、互助獻血輸血人次、輸血量、互助獻血用血類型、互助關系、互助最終用血比例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①血液緊張時間集中在每年的1、2月份和7、8、9月份。血液類型緊缺報警次數:A型最多,占56%,O型次之,占38%,B型及AB型相對較少;②輸血人次為5091人次,互助獻血人數為750人次,占14.7%,輸血總量213324mL,互助獻血量27732mL,占13%,2017年互助人次及互助獻血量比2016年均大幅增加,③互助獻血人次750人,最終患者用血人次631人,占84%;④按用血方式進行互助獻血的比例為:擇期手術病人91.2%,治療用血8%,急診搶救用血0.8%;⑤互助獻血中與患者有三代以內直系親屬關系的487人,占65%,與患者為非三代以內直系親屬關系的263人次,占35%。結論在血液供應緊張時期,合理推行互助獻血制度是緩解“血荒”壓力,保證臨床手術及治療合理開展的有效途徑,在互助獻血臨床應用實踐中根據醫院實際情況科學管理,合理調配,加強醫患溝通是新形勢下輸血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措施,以滿足人民群眾越來越高的健康需求。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臨床研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