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香巴河金礦床地質特征分析及其啟示
摘要:黔西南香巴河金礦為貴州西南部興仁-安龍金礦帶灰家堡金礦田西段一中型金礦床,西與紫木凼、太平洞大型金礦床相鄰,東與水銀洞超大型金礦接壤。勘查實踐表明,該金礦床為一'斷裂型'金礦體為主、'層控型'為輔的卡林型金礦床。礦區(qū)主干構造為灰家堡背斜,沿背斜核部及兩翼200米范圍為'層控型'金礦體的就位空間,發(fā)育于背斜近核部且平行于背斜的F1斷層嚴格控制了'斷裂型'金礦體的產出。礦體形態(tài)特征簡單,主要為層狀、似層狀及透鏡狀。熱液蝕變主要為硅化、白云石化、黃鐵礦化,金的沉淀與這三種熱液蝕變組合密切相關。金礦體主要就位在上二疊統(tǒng)龍?zhí)督M第二亞段、第三亞段的不純碳酸巖及細碎屑巖中,水銀洞金礦中含礦性較好的構造蝕變體(SBT)在香巴河金礦床中僅具礦化顯示或偶構成金礦化體。分析認為,香巴河金礦床的主要含金構造F1應具有向東繼續(xù)延展的可能,沿背斜兩翼具有一定的找金空間。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lián)系西部資源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