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小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

王曉琴

摘 要:文章以田家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為例,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施工期的環境影響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環保措施。

關鍵詞:田家灣水庫;除險加固;環境影響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getting rid of the dangerous reinforcement work of Tian Jia Wan reservoir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national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have appraise to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nstruction time, has put forward the environmental practice.

Key words: Tian Jia Wan reservoir; except that strengthen by inches ; environmental impact

1工程概況

1.1基本情況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田家灣水庫地處黃河流域汾河水系澗河中游,壩址位于榆次區城北18 km處的田家灣村。它控制流域面積97 km2,其中,灰巖區22 km2,砂頁巖區23 km2,黃土丘陵區52 km2。

該水庫于1958年3月12日由山西省水利廳批準動工興建,1959年10月1日竣工。原設計壩高29.5 m,水庫按二十年一遇洪水設計、一百年一遇洪水校核運用。水庫投入運行以來,由于庫區淤積嚴重,加之溢洪道不達原設計標準,水庫的防洪能力大大降低。為提高防洪能力,1978年由原榆次市水利局提出設計,并上報原晉中地區水利局批準,1979年6月-1981年3月對水庫進行了改建,防洪庫容618.84萬 m3,興利庫容118.16萬m3。1983年原晉中地區水利水保局編制的“晉中地區水利工程”三查三定“總結”資料中,核定田家灣水庫總庫容為942.5萬m3,為小(I)型水庫。

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涵洞3部分組成。大壩為均質碾壓土壩,最大壩高34.5 m,壩頂長318 m,壩頂寬6 m。大壩上游采用干砌石護坡,下游為草皮護坡,樁號0+165~0+271段設有排水棱體,壩底設35m長的褥墊與原排水棱體銜接;溢洪道位于大壩左岸,為矩形開敞式,長295 m,進口設2 m高的溢流堰,整個溢洪道沒有襯砌;輸水涵洞布置于大壩的右端,放水設備為臺階式臥管,共32級,64孔,輸水涵洞為無壓出流,采用鋼筋砼圓管,內徑1.0 m,長153 m,最大放水流量2.5 m3/s。

水庫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水庫防洪范圍涉及太原飛機場,榆次區和太原市郊區的3鄉23村3.2萬人,石太鐵路和南同蒲鐵路6.8 km,太舊高速公路7.6 km,108國道5.2 km,耕地5 669.5 hm。設計灌溉面積2067.7 hm2,最大實灌面積1 334 hm2。1961年-1990年多年平均實灌面積747 hm2,1991年至今,只在1995年、1996年分別灌溉了833.8 hm2、1 013.8 hm2。

1.2水庫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庫防洪標準低,達不到部頒標準要求: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田家灣水庫為四等水利樞紐工程4級建筑物,正常應用洪水標準為:30~50年一遇,非常應用洪水標準應為:300~1 000年一遇,水庫在現狀條件下為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與標準所規定的中型水庫的洪水標準相差較遠。

(2)大壩填筑質量差:田家灣水庫初建時,從社隊抽調大批民工,采取了大兵團作戰方式,施工時,各施工隊伍偏面追求進度,忽視質量,忽視技術,致使土壩填筑質量較差。據土工試驗資料表明,土壩干容重最大值在1.75 g/cm3以上,最小值僅有1.46 g/cm3,而且大壩在運行過程中,壩體在不同高程及部位多次出現縱橫向裂縫,裂縫最長達320 m,最大縫寬達70 mm。

(3)壩基滲漏嚴重:土壩座落于砂礫卵石層上,建壩時雖在壩基筑了黏土截水槽并于原漿砌石截潛流截水墻相接,但由于截水墻始建于1958年,砌筑質量較差,觀測資料表明,水庫蓄水運行以來,滲流量一直較大,最大達120 L/s,空庫時的滲流量亦達30 L/s。

(4)大壩下游壩坡較陡:大壩頂為2 m高的子堰,上下游邊坡1∶0.5,子堰底部以下下游第一邊坡為1∶2,若加上2 m高的子堰,則平均邊坡不足1∶2,邊坡較陡,不達土壩要求的安全坡度,若遇上高水位大洪水時,則大壩存在不穩定隱患。

(5)輸水洞檢修閘門止水失效、漏水嚴重,洞身滲水嚴重,進水塔施工質量差、老化嚴重:經現場檢查發現,進水塔塔身蜂窩麻面隨處可見,施工縫未經處理,塔身多處出現凍融、剝蝕破壞,部分斷面剝蝕深度達15 cm左右,多處出現鋼筋出露現象,且出漏鋼筋銹蝕嚴重,經檢測,塔身及工作橋排架老化嚴重,碳化深度大于6 mm,經回彈儀測試,塔身現砼標號為150#,遠低于原設計砼標號200#。

(6)泄洪洞閘門橡膠止水老化,閘門配套不完善,進水塔施工質量較差、嚴重老化,洞身有裂縫,局部有滲水現象。

2建設內容

2.1大壩

壩體改造內容包括:右壩肩防滲灌漿、壩頂改造、上游壩坡護坡、設置下游壩腳排水、下游壩坡局部翻修等。

2.2溢洪道

在充分利用溢洪道現狀規模的前提下,以溢洪道現狀軸線為基準,拆除溢流堰,并在此位置設2 m高的橡膠壩,對泄槽采用C25鋼筋砼進行襯砌,改造后的溢洪道為矩形和梯形的復合斷面。

2.3輸水涵洞

輸水涵洞洞身部分運行正常,而現狀進水方式為臥管,因運行年代長,庫區淤積,加之管理不善,進口啟閉設施嚴重毀壞,不能正常運用。在原輸水涵洞進口處設鋼筋砼進水塔

3環境影響評價

3.1評價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1993年),《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列》(1998年)及《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GHZB1—1999)。

3.2環境影響評價

施工范圍基本在現有水庫占地區域,工程完工運行后,對周邊環境是有利的,水庫的安全性增強,風險性減少,防洪能力增強,更能發揮經濟、社會、環境效益。因此,著重對施工期環境影響評價。施工過程中應引起重視的環境問題主要有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處理、機械運輸車輛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和廢水廢氣的處理、棄渣的處置、施工過程中廢棄或丟棄的混凝土砂漿的處理、開挖及車輛運輸產生的粉塵和飄塵的處理以及施工隊伍的進駐對當地社會治安影響等問題。這些問題若處理不當,將有可能對河流、水庫的水質及水庫周圍的生態環境、大氣環境、人民群眾健康等產生不利影響。另外,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也將產生一些有利影響,比如施工隊伍的進駐會給附近地區的工、商、服務、運輸等行業帶來一些機遇,同時也給部分勞力提供了一些就業機會。

3.3區域環境現狀

水庫為防洪、灌溉的綜合性水庫,目前,由于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水庫的安全運行,為此,對該庫進行除險加固。水庫上游沒有污染,水質優良,多數指數均達到了Ⅲ類水的要求。水庫周邊交通方便。附近地區文教、衛生力量相對薄弱,居民的生活水平較低。總之,水庫區域環境較好,水質優良,本工程的建設也不允許產生對水庫及周邊環境的破壞。

4環保措施

本工程在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雖然是短暫的,可以控制和防范的,但工程施工區為重點保護區域,且距離居民區也較近,因此在施工期要嚴格按照施工要求,文明施工,遵紀守法,加強環境保護,具體要求和措施如下:

4.1人群健康的保護

(1)保護好飲用水源,定期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抓好環境和飲食衛生,垃圾、糞便及時清理。

(3)加強施工期衛生防疫和疾病防治工作,以預防為主,進行廣泛的衛生保健宣傳教育,并建立健全衛生防疫制度。 (4)施工人員進場前要進行體檢,施工期間定期檢疫,發現傳染病人立即進行隔離治療。

(5)施工過程嚴格按照環保要求施工,禁止超標的污染物排入河流或水庫。

(6)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一線工人要佩帶口罩或防毒面具,并采用濕式除塵作業;操作攪拌機、振動碾、鉆機等施工機械的人員或附近的工作人員必須采取勞動保護措施,配備個人防護用具,如棉花、耳塞等。

(7)施工爆破前應使人群遠離爆破現場,防止發生人身傷害。

(8)距離居民區較近的施工區禁止在夜間施工,避免影響居民的正常休息。

4.2大氣的保護

(1)施工生產區和生活區的大氣環境質量應滿足規定的標準。

(2)燃油機械應安裝除塵裝置,如果使用柴油機械和設備,排出的煙塵須與統一型號的柴油機煙塵排放度值FSN4.0限度相一致,詳見《柴油機動車輛滿負荷運行煙塵排放標準》(GB14761.7-93)和《柴油機動車輛無載加速煙塵排放標準》(GB14761.1-93);如果使用汽油機械和設備,汽油機械污染負荷須低于《機動車輛汽油機械污染排放標準》(GB14761.2-93)中所列的限制。

(3)為避免運輸物質的灑落形成粉塵危害,運輸水泥、石灰、砂子和垃圾的車輛就完全掩蓋起來;為避免道路上次生飄塵造成的空氣污染,施工道路及交通道路應定期灑水。

(4)混凝土拌和過程中,水泥輸送宜選用全自動水泥噴射泵,拌和樓除塵采用高效除塵器。

4.3水質的保護

(1)施工產生的棄渣、垃圾等不得倒入任何水域中,傾倒時要結合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污染水質。

(2)工程所用的施工機械在進場前應對各機械進行檢修和養護,防止機械出現油污滴漏現象,施工機械與運輸車輛清洗產生的廢水禁止亂排放,尤其不允許排水河流或水庫中。

(3)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禁止排放到附近水域中。

4.4環境的保護

本工程可能造成的環境破壞主要集中于工程取土和棄碴。工程施工棄碴擬采取集中堆放方式,棄渣場選擇荒溝、荒坡等地。規劃取土和棄碴場占地面積3.3 hm,水土流失防治擬采取工程措施、土地整治、植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為:

(1)棄碴場邊坡攔碴工程措施:為穩固碴場邊坡,防制棄碴流失,擬在棄碴場邊坡修建漿砌石攔碴壩。

(2)棄碴場土地整治措施:首先對堆碴表面作整平處理,使之形成一個外緣穩定,向排水溝傾斜的平臺,四周設排水溝,平臺頂部覆土厚不小于50 cm。

(3)棄碴場表面植物防護措施:表面在采取護坡、覆土平整措施后,需采取植物措施,以恢復植被。擬采用植樹、種草措施,標準為220株/畝,共11 000株,每畝播撒草籽2 kg,共100 kg。

5結論

綜上所述,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施工期,但這些影響都是短期的且經過相應的措施處理后基本可以避免。運行期對周邊環境是有利的,水庫的安全性增強,風險性減少,防洪能力增強,能更好地發揮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