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談連云港市水資源狀況與節水農業發展研討

王禮焦 孫皓

摘要介紹了連云港市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節水農業的具體技術措施及建議,以期為該市水資源最大利益化的利用、節水農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資源;開發利用;節水農業;江蘇連云港 連云港市是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地區之一,現階段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約1 600 m3,水資源不足已成為制約該市國民經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因此,節水將是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1],應按照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向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的要求,改善灌排條件,實施節水農業,提高灌溉保證率,從而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現就連云港市水資源狀況及節水措施作一探討。 1連云港市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現狀 連云港市地處淮河流域沂沭泗河下游,轄區分屬沂河水系、沭河水系和濱海諸小河水系。全市境內現有主要河道120余條,其中干支河道50多條,屬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境內河流多發源于西部低山丘陵地區,西東流向,河道高差大、流程短、水流急。發源于沂蒙山的沂、沭、泗諸水主要通過市境新沂河、新沭河入海。汛期過境客水行洪量大,承擔上游近8萬km2流域面積的泄洪任務。而在枯水季節,上游無來水,本地地表徑流攔蓄能力較差,常造成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境內新沭河以北屬于贛榆濱海區,水系自成一體,多為季節性河流,主要有青口河、龍王河等。新沭河以南至新沂河以北,屬沂北區,包括市區、東海縣、灌云縣,主要河流有薔薇河、古泊善后河。灌南縣處于新沂河以南,屬沂南區,水網較發達,主要有南北六塘河、柴米河等。境內另有灌河,是沂南地區排澇區域性骨干河道。鹽河自淮安京杭大運河起,流經市境內灌南、灌云和市區。全市有146座大、中、小型水庫:大(二)型3座,其中石梁河水庫是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中型8座、小型135座。東海縣大中小水庫星羅棋布,被譽為百“湖”之縣。 連云港市水資源總量豐富,但可利用水資源量不多,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31 348.35萬m3,產水模數為31.08萬m3/km2,產水系數0.345。沂南區水資源總量36 038.23萬m3,產水模數為35.09萬m3/km2,產水系數0.377;沂北區水資源總量148 327.00萬m3,產水模數為29.61萬m3/km2,產水系數0.329;贛榆區水資源總量46 983.12萬m3,產水模數為29.29萬m3/km2,產水系數0.325。從行政分區來看,灌南縣產水模數最大,為35.09萬m3/km2;市區產水模數最小,僅27.99萬m3/km2。2006年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5.97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20.35億m3,地下水資源量為5.62億m3。2006年連云港市總用水量28.22億m3,主要取用地表水,少量取用地下水,其中取用地表水28.01億m3,占總用水量的99.3%;取用地下水0.21億m3,占總用水量的0.7%。全市農田灌溉用水21.71億m3,占全市總用水量的76.9%。全市不同分區各系列水資源總量產水模數、系數見表1、表2。 連云港市的設計年水資源總量分別為豐水年31.74億m3(P=20%)、平水年21.31億m3(P=50%)、枯水年14.84億m3(P=75%)、特枯水年8.12億m3(P=95%)。全市各地區不同系列年水資源總量頻率計算成果見表3、表4。 全市自然水體的蒸發量多年平均1 100 mm左右,自然水體的降水量已基本消耗于蒸發,甚至出現負值;陸地的降水量70%以上消耗于自然蒸發。雖然過境水比較多,因受到工程和資金限制,可利用量較少。本地1956—2000年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23.13億m3,供給農業的水資源量約占總水量的75%。按平均占有地表年徑流計,全市平均占有量為5 400 m3/hm2。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8.965億m3,可利用率為38.76%。其中沂南區可利用總量為1.610億m3,占全市可利用總量的17.96%,可利用率為44.67%;沂北區可利用總量為5.531億m3,占全市可利用總量的61.70%,可利用率為37.30%;贛榆區可利用總量為1.823億m3,占全市可利用總量的20.33%,可利用率為38.80%。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為4.073億m3,可利用率為21.3%;地下水資源量為5.62億m3,淺層地下水可利用量為4.893億m3,可利用系數為71.8%。全市用水主要取用地表水,少量取用地下水,取用地下水0.21億m3,占總用水量的0.7%。 連云港市入境水量多年平均值為68.26億m3。沂南區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25.4億m3;沂北區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41.5億m3;贛榆區多年平均入境水量為3.1億m3。過境水量多年平均值為60.48億m3。沂南區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25.4億m3;沂北區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33.72億m3;贛榆區多年平均過境水量為1.36億m3。

2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連云港市節水灌溉推廣工作于20世紀90年代逐漸起步,1994年以后呈加速發展趨勢,緊密結合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實施節水灌溉,特別是近5年來,連云港市編制了全市縣鄉河道、農村河塘、灌區改造、飲水安全、丘陵山區水源工程、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圩區治理等12項農村水利建設規劃。以規劃為龍頭,全市農村水利共完成土石方2.95億m3,加固加高圩堤584.1 km,其中疏浚縣級河道176條,土方0.35億m3;疏浚鄉級河道775條,土方0.55億m3;整治村莊河塘7 055條(個),土方0.3億m3。完成小溝以上建筑物24 164座,新建排澇站8座370 kW,改建排澇站29座3 169 kW;新建灌溉站211座7 981 kW,改造灌溉站518座28 177 kW。改造中低產田6.2萬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2.79 km2,新建防滲渠道1 872.6 km。增加有效灌溉面積2.2萬hm2,恢復改善灌溉面積8.4萬hm2,年節水量4 315.1萬m3,基本普及了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技術,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2.1洪澇矛盾突出,排澇標準較低 連云港市內部行洪河道較多,每臨汛期因洪致澇因澇成災的現象時有發生。全市有605條河道,總長度2 425 km。河道淤塞嚴重,骨干排澇河道平均淤積深度為0.9 m,最大淤積深度2.5 m,大部分排澇標準不足5年一遇,少部分河道排澇標準不足3年一遇。全市37.3萬hm2耕地,排澇能力在日雨15 mm以下的面積11.3萬hm2,其中低洼易澇圩區排澇能力日雨在110~150 mm的7.5萬hm2,排澇能力低于日雨110 mm的3.9萬hm2。 2.2抗旱水源不足,灌溉保證率低 連云港市的灌溉水源主要是以“庫水當家,江淮水補充”。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看,庫水不足,江淮水北上與連云港市的灌溉用水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旱災發生的頻率加大,1998—2002年連續5年的干旱給連云港市工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影響。從全市范圍來看,東海、贛榆丘陵山區等地較為突出。丘陵山區徑流攔蓄工程少,7.5萬hm2丘陵崗坡耕地,平均用水量只有2 607 m3/hm2,占需水量的40%。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