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趙宇
[摘 要]農村經濟在我國經濟建設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村社會事業繁榮進步。本文就農村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淺析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 存在問題 可持續發展 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村經濟必須也要不斷地發展,才能夠保證農村經濟較城市經濟而言不落下。中國的區域和人口重點在農村,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筆者就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淺析,并且提幾點建議。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原因 1.計劃經濟體制沿襲下來的合作經濟組織和自上而下延伸至農村的群團組織,其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難以滿足農村發展的需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專業協會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總體上發展滯后,原因是思想偏見的制約。有人認為,農民缺乏合作意識,因而對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持不屑一顧或消極無為的態度;也有人擔心,我國農民那么多,農民一旦組織起來可能會削弱基層政府的職能和權威,甚至影響社會穩定,因而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持防范戒備心理。 2.體制慣性的擠壓 我國“三農”管理體制是多頭管理、部門分割,現有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分別掛靠在農業等10多個部門,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難以實現跨地域、跨系統、跨所有制發展。 3.法律支持的滯后 除了農村基層自治組織,目前,我國對其他類型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尚無法律規定,農村合作組織的法律地位不明確,影響了相關部門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 4.政府干預或服務不當 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絕大多數是在政府直接或間接推動下組建的,與政府及相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行政力量過多介入,扭曲了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一些由地方政府出面組織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其實際控制權仍掌握在政府部門手中。有些專業協會的農民只是名義上的會員,實際上卻與協會無關。許多用行政手段“捏合”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運轉十分困難。 二、如何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改革過去管得太寬、統得太死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組織控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種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創造性。 1.實行多予農村扶持補貼政策 (1)統籌實行財政鼓勵和資金支持政策。除國家和省有特殊支持政策外,省對農村財政支付補助額保持穩定不變,不因縣域增收節支而減少轉移支付額。建立財政鼓勵機制,提高工業、商業稅收返還比例。 (2)統籌對縣域經濟的人才支持。縣域可與國內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經濟技術協作關系,通過產學研、技工貿結合,提供技術、項目和人才服務,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增強縣域新技術推廣應用和開發能力。縣域還可以仿效西部開發政策采取相關措施,動員和鼓勵大專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創業。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部門要組織專業人員,經常到縣、鄉服務,幫助縣域提高科技、教育、醫療和文化水平。 2.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轉變基層政府職能 那些不屬于政府的職能應逐步交給中介組織、社會團體、民間服務組織,政府應將工作重點放在政策引導、法規監督、提供服務、營造環境上,積極推動農村群團組織職能轉型,使其深入農村、服務農民,同時積極發展各類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改革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雙重管理”體制,實行合作經濟組織管理部門登記管理,加強思想政治引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簡化登記管理程序,鼓勵發展各類合作經濟、合作金融、社會公益、社區服務等民間組織。推進村民自治,充分發揮它們在農村社會事務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作用。 3.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法規政策,加快相關立法步伐 對束縛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有關限制性政策規定進行清理。堅持邊培育、邊規范,先實行備案管理,待運作規范、具備登記條件后,再逐步將它們納入統一管理。近幾年,沈丘縣圍繞興農富民目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主導產業,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隨著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深入,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益顯露,已阻礙了農村經濟向更深層次發展。為改變這種狀況,縣委、縣政府把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作為推進結構調整的重要切入點,加快培育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截止去年,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72個,其中龍頭企業帶動型7個,行業協會帶動型3個,專業市場帶動型3個。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如龍頭企業依托型,金源種業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合作組織。經紀人銷售合作型,即為促成他人交易而從事農產品產加銷服務的經濟合作組織,如山藥銷售協會等。 4.堅持城鄉發展的思路 (1)統籌放活城鄉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主體。要進一步放寬進入領域,除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產業和行業外,全部向民營經濟開放。支持民營企業采取收購、兼并、控股、租賃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使民營經濟能夠充分帶動城鄉勞動力、資金和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合理組合。 (2)統籌擴大城鄉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拓寬招商渠道,提高招商成功率,擴大對外經貿合作,搞好項目謀劃,搞好園區建設,搞好全程服務。不僅擴大城市的對外開發,同時要高度重視農村的對外開放,大力開放縣域的特色農產品,有條件的要由相關政府組織,對其產品進行精深加工,采用就近原則,擴大對日本、俄羅斯、韓國和朝鮮等國的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