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張海云
摘要從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實現農民增收、發展農村市場經濟、提升政府管理服務職能、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闡述了農業信息化建設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以期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農村經濟發展;作用
農業信息化就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過程。它通過信息和知識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處理、傳播和應用,把農業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達到農民手中,實現農業生產、管理、農產品營銷信息化,加速傳統農業改造、升級,大幅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管理和經營決策水平。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信息化建設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形勢下,我國農業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歷史發展新階段。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對于推進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競爭力增強,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1-4],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1農業信息化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
農業信息化從經濟調節角度有利于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民收入,從公共服務角度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多媒體教育、現代遠程教育在廣大農村地區實現共享,極大地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建設農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統,實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等工程,能夠極大地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2農業信息化是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難點都在農村。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正處于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城鄉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導致農村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發展滯后。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工程建設、推進農業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
3農業信息化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引入,必將徹底改變農村這種“信息貧窮導致物質貧窮”的局面,改善農業就業結構,有效地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農業信息化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業信息化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徑。農業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識作為新的資源要素,融入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引導、控制并改變土地、勞動力和資本等傳統要素的集約程度和配置關系,提高資源利用率,使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的科技和知識含量顯著增長,從而極大地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能力。二是農業信息化是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手段。隨著農業信息化的發展,不少農民紛紛上網,利用網絡學習最適用的生產技術、推銷農副產品,不再盲目生產,開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并圍繞市場信息進行種植、養殖,從而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三是農業信息化是減少市場交易風險的重要條件。農業信息化為實現生產、分配與消費等方面的有機銜接與運轉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手段。農業信息將成為農業市場經濟的“潤滑劑”,使市場交易雙方直接聯系,減少了流通環節,節約了交易費用,提高了農民收入。四是農業信息化是促進農業勞動力轉移的重要措施。許多農民通過信息可及時、準確、有效地獲取、了解國內外社會、經濟發展動態和全國各地的就業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實現一部分農村勞動力轉移。五是農業信息化是加快農業生產技術推廣的重要保障。信息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把農民急需的專業生產技術和最新的應用經驗快速地傳播到各地,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廣泛、快捷地傳播農業技術并加以推廣,進而提高農民的整體科技素質,增加農民生產收入。六是信息化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高速路。農業生產涉及的因素很多,具有時空差異和變異性大、氣象和病蟲災害頻繁、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控程度差等特點。當前,農民還是依靠經驗進行生產,以戶為單位進行經營,存在生產經營分散,品種、品質差異大,抗風險能力低的問題。通過信息化可指導本地區農民進行規范化種植,提高農業生產集約化程度,實現規模經營,取得市場效益;指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取得市場效益;向農民提供實用可靠的新品種、新技術資料,提高農產品品質;還可通過氣候和病蟲害預測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實現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的迅速提高。 4農業信息化是發展農村市場經濟的重要途徑
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單個農戶存在“小、散、低、弱”的先天劣勢,形成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脫節,從宏觀角度體現為農業結構調整難,農產品商品率低,農業競爭力差,從微觀角度則表現為農產品賣難,農民增產不增收。通過推進農業信息化,提升農業信息服務水平,使廣大農民群眾和農業企業獲取全面、及時、準確的產銷信息,了解消費需求、供求走勢、價格行情,及時地調整生產取向,準確地把握市場商機,有效地回避交易風險,充分實現市場對土地、人力、資金及物化投入的有效配置,繁榮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隨著入世后農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從發展角度又進一步賦予了農業信息化新的定位。它是世貿組織規則框架內“綠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煥發出更大的生機和活力。
5農業信息化是提升政府部門管理服務職能的重要保障
通過實施農業信息化戰略,以農業電子政務建設為切入點和出發點,建立標準統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應用系統,從下行角度建立順暢、有效的遠程調控管理機制,從上行角度建立及時、準確的基層反饋機制,將顯著提升農業管理服務水平,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6信息化是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助推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的生產經營觀念正發生著深刻變化,“以銷定產”、“什么賺錢種什么”已成為廣大農民的共識,農民參與結構調整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但由于各種生產技術、經營信息的缺乏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成為結構調整的瓶頸。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推進農業信息化,用高科技的信息技術、現代化的傳播手段,向農民傳遞大量農業科技信息、生產信息和市場信息,撞擊他們的思維,啟發他們的創造力,使大批農民群眾,而不是個別能人投入到農業結構調整的實踐中去,迅速實現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
7
[1] 隋艷穎.農業信息化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面臨的問題[J].北方經濟,2008(8):30-31.
[2] 方金華,鄒志明.開化依托農業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中國農業信息,2004(10):39-40.
[3] 雷智仙.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J].云南農業,2007(9):11.
[4] 薛晉華.農業信息化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5(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