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談高校二外日語教學與日本文化

黃雙穎

[摘 要]在高校二外日語教學中,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一角度,闡述了學習外語的同時,必須要了解其文化背景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應采用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詞匯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且要適當講授日本文化知識, 進行趣味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引言

語言既是文化的產物,同時又是文化的載體。人類自古以來就借助語言這種媒介來傳遞知識、表達情感、交流經驗。語言既是一種工具,又是與一定社會文化現象相聯系的。(李寧,2002)高校二外日語課程屬于專業基礎課,是外語專業特別是英語專業的第二外語必修語種之一。目前,把日語作為第二外國語言的學生人數大幅度遞增。因此,對于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日語知識及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而這一能力的形成離不開日語和日語交際中的日本文化的積累。在教學中導入日本文化背景知識不但能提高學生對日語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開拓文化視野,提高他們熟練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這樣對于高校學生掌握和運用好日語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日本文化引入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重要性

中日兩國自古以來文化交流久遠,但是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給學生跨文化交流造成了一種障礙。在教學中,教師應有目的的進行文化意識培養與文化導入。隋唐時期開始,漢字文獻大量地進入日本。這使日本人逐漸認識到漢字的用途以及先進的中國的文化,從而激起了日本人強烈的學習和創造的欲望。他們利用漢字的草體和偏旁部首創造了平假名、片假名,從而改寫了日本只能口頭交流而無法書寫本國的文字的這一歷史。單從這一點便可看出當時的日本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大。日本人是一個不斷積極進取向上的民族。近代,日本大量吸收和引進西方的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這給日本的文化又帶來了大量的新漢字詞匯,貼切恰當地把各種全新的概念表達出來。他們還在學習歐美文化與科學技術的同時,在語言方面也獲取了大量的外來語。后來日本人把外來語全部由漢字書寫改用片假名書寫,方便了外來語的獲取。由此可見,任何一種語言都是建立在其社會文化基礎之上,并具有獨特的文化背景和豐富的風土民俗內涵。認識這種背景和內涵,對于理解掌握一種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三、日本文化引入高校二外日語教學的方法

在高校二外日語教學中,很少獨立開設日本文化課。因此,使學生熟練運用日語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在日語教學中滲透日本文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現代化的教學思想和廣博的知識,熟悉中日兩國文化,要隨時注意流行的日語學刊、流行語、外來語等,不斷了解日本的社會文化變遷,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例如,通過每年的流行語就可以對當年的日本社會有所了解。如“茶髪”在某種程度上就反映了日本人審美標準的變化;“ストレス”說明了日本社會競爭的激烈;“五體不満足”的流行反映出日本人對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的羨慕和賞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語言形式是否正確,還要注意語言運用是否得當。(劉鳳娟,2007)

(一)教師應結合詞匯教學導入日本文化知識

教師在講解詞匯時,可以為了增加學生對這些詞匯的感性認識,可以用圖片,實物來說明,并且講解詞匯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也可以使得枯燥的詞匯被生動的記憶下來,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對于詞匯的講解不僅要側重詞語本身意思, 而且要注意詞語的文化伴隨意義。例如,日本人都非常喜歡每年三四月份盛開的 “櫻花”,它是日本的國花,但在日本人眼中還把“櫻花”比作人生。“櫻花”的花期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周, 卻開得多姿多彩,轟轟烈烈。日本人認為人應該像“櫻花”那樣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又如講到日語中“きれい”時,可以向學生介紹日本人對于美的理解,“きれい”這個詞有兩個意思,一為“美麗、漂亮、好看”,二為“潔凈、干凈”。這說明,日本人是很愛干凈的,他們把潔凈與美麗等同看待,認為只有潔凈的東西才可能是美麗的,而美麗的東西則一定是潔凈的。又如, “あなた”屬第二人稱代詞。在口語交際中,一般很少用于第二人稱,常常是婚后,妻子稱呼丈夫時用的詞匯。再如 , 中國人所說的“水”一般既可以指生水 , 加熱才能喝,也可以表示的是熱水; 而在日本,“お水”雖然指生水,但是可以直接飲用的,“お水”加熱以后才可以稱為“お湯”,才指的是熱水。由此可見,同樣的詞匯因其所處的文化領域不同,其特定的詞義、感情色彩和文化歷史也各不相同。比如,日語中有“どうも”一詞,《廣詞苑》中解釋為“感謝、謝罪、悔やみなどの意で、口頭の挨拶に用いる語”。因此,如果一個日本人對你說這個詞,你就應該清楚它到底暗含的是什么意思。因此,詞匯教學不僅要講解詞語本身的意義,還應加入這些文化成分, 使學生更透徹地理解和領會日語的詞匯意義,運用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二)采用網絡,錄像等多媒體手段直觀了解日本文化。

一直以來使用傳統文字教科書,在教室里以黑板和教師的說明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學生迅速提高日語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教師采用學生看圖片,錄像,或電影等反映日本文化的多種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思維方式,人際關系等等。現代電子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使用日益普及,各種局域網以及全球性網絡的逐步完善,使得人們之間的聯系更為便捷、迅速,這就為教師提供了一種新的媒介來達到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提高了學習日語的興趣。

(三)引導學生在課外多看一些關于日本文化的書籍雜志。

在講授課文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文化背景知識,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尤其是介紹中日文化對比的著作。如目前國內出版的,《中日習俗文化比較》;《走進日本》等等;對于了解中日文化差異很有幫助。因此,學習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外讀物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日語興趣。

捷克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求知與求學欲望,應該用一切盡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們的身上激發起來。”高校二外日語教學只靠課堂上的短短幾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大量組織課外教學活動。舉辦日語專題講座,開辦日語角,開展日語演講比賽,編導日語短句等,制造日語學習的人為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學到有關文化知識并從這些具體形式中得到更深刻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課前幾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作簡短的小報告,或模擬生活場景自編對話練習、演小品等一系列的交際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聽、說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

(五)語法教學應采用以句型操練為中心,詞匯與語法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講授語法時,通過設置語境的訓練,也可以培養學生的“日本式”思維,并能直接從語言表達方面去體驗日本文化,品嘗到徹底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在學到《現代社會の花道》這一文章時,就可以介紹一下日本的“公司情結”, “町の祭り”等等。句型教學的優點就是既不輕視理論又注重實際應用。例如,教師設置一個詢問對方愿望的情景對話,多數學生都會按語法做出“たいで

すか”來詢問。日語中句型“たいですか”表示第一人稱的愿望的問句時,可以不受人稱限制。但是, 學生卻沒有真正理解日本文化的一種體現曖昧性的表達方式。日語表達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盡可能不要直接觸及對方的感情,而多采用誘導式的詢問方式,讓對方說出自己的愿望。所以,使用 “たいですか”這種表達方式太直接,不符合曖昧性的思維表達方式。用 “たいですか”提問是不正確的,而應該采用“~はいかがですか”這樣的表達方式去誘導對方。(劉鳳娟,2007)像這樣的內容,教師在課堂上講授語法、指導學生進行會話練習的同時,應及時加以補充說明。

(六)教師在二外日語教學中導入日本文化時, 應該立場客觀,正確引導,不能隨意褒貶。

在尊重我國的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客觀的介紹異國文化,而不應該盲目加以推崇或運用。例如,中國有給客人夾菜的習慣,以表關照,日本則沒有。有些好意還有可能會引起反感,特別是筷子對筷子夾菜的行為在日本示為一大忌。中國的“干杯”與日本的詞匯“干杯”有些區別,中國的“干杯“是全部喝掉,日本的是喝一點。又如,日本人同事或朋友之間一起吃飯時,付款時都“割勘”,即我們所說的AA制,即使共同請客,也是個人付個人的帳, 而且可以在客人面前公開算賬、掏錢,甚至是戀愛中的男女朋友也不例外。這種日本人“小氣”的行為被許多國人所不屑,實際上“割勘”也是外來文化的一種表現。二戰后,日本社會以往的“義理人情 ”逐漸淡薄,人們不再追求真正的感情和友誼,而希望與他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如今,在日本,“割勘”不僅表現在共同餐飲時的付款方式上, 而且幾乎表現在所有共同消費的行為之中。因此,不能簡單地說AA制就是“小氣”。又如,在介紹日本的飲食習慣時, 吃飯時,盡量不發出過度的響聲,這一點日本也是一樣,但經常會談到他們喝湯或者吃拉面時會發出很大的聲音,這并不表明日本人沒有修養,因為按傳統日本人是習慣坐在塌塌米上利用一張低矮的餐桌用餐,餐具離嘴比較遠,因此,養成了把碗端至嘴邊吸食的習慣。這并非有無教養問題, 只是習慣、禮儀不同而已。另外,吃拉面時發出很大的聲音也表示好吃,讓店主聽著開心。所以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單純的說日本的文化習俗有好與壞之分,只能辯證地引導學生認識日本的傳統文化習慣。

四、結語

總之,在高校二外日語教學中,應加強對日語語言與文化的探討,并使之系統化、理論化。幫助學生在有意識的學習的語言同時,學習必要的日本文化,從而清除跨文化交際上的障礙。高校二外日語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日本文化的特點,根據自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時刻琢磨、悉心鉆研,一定可以創造出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日本文化得以滲透。事實證明,對日本文化了解得越多,日語的使用就越準確,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與日本人的交流也就越順利。

參考文獻

[1]陳巖,談中日跨文化交流中摩擦的主要原因[J]日語學習與研究 ,2002, 1 : 24~27

[2]王秀文,日本語言與跨文化交際 [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

[3]日語教學的探索與改革[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2,1

[4]劉鳳娟,在公共日語教學中引入日本文化,[J]2007

[5]石田敏子,日本語教授法 [M],東京:大修館書店. 1998

[6] (日)新村出 廣詞苑[Z.2005.]日本,株式會社巖波書店

[7]魏進,英語專業二外日語教學法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5

[8]李寧,日語教學與其文化背景,[J]交通高校研究,2002,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