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3G時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模式拓展應用
田靜
論文關鍵詞:3G;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模式
論文摘要:在當前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大背景下,隨著中國3G市場的開放,3G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得到業內越來越多的關注。3G技術拓展了新的服務模式和方向,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開展基于3G的信息服務具有可行性。
當前,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文化新業態、傳播新渠道不斷涌現,科技越來越成為改造和提升傳統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關鍵力量,成為促進文化工作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的強大“引擎”。增強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快構建有利于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體制機制,已成為廣大文化工作者面臨的時代課題。
中國作為世界上手機擁有量最多的國家,3G市場正處于起步階段。2009年初,伴隨著3G牌照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家通信運營商的發放,3G時代的手機用戶將徹底打開互聯網的大門,帶來我國的移動網絡迎來新一波的發展高潮,同時3G技術也為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叩響了手機用戶的服務大門。
1 3G概述
3G既指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相對第一代模擬制式手機(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數字手機(2G),第三代手機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可以提供前兩代技術不能提供的多種寬帶信息服務,例如高速數據、圖像與電視圖像等,它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包括網頁瀏覽、電話會議、電子商務等多種信息服務。它與前兩代的主要區別在傳輸聲音和數據的速度上的大幅度提升,在室內、室外和行車的環境中能夠分別支持至少2Mbps(兆字節/每秒),384kbps(千字節/每秒)以及144kbps的傳輸速度。3G技術可以達到相當于ADSL有線上網用戶支持的數據傳輸速度與數據交換能力,通過3G使用者能夠聽到更加清晰的聲音、看到更加流暢的圖像和更加方便、快捷地瀏覽網頁。3G技術有移動通信高速化、多任務、實時化、個性化、多媒體化的特點。
3G技術是信息提供者通過運營商的運營承載網絡,利用自適應調制和編碼技術、快速蜂窩選擇技術以及混合自動請求重傳技術和多輸人多輸出天線技術等高速下行的鏈路數據傳輸,來實現信息提供者(數據商)和終端客戶的無縫鏈接,終端用戶由于使用了無線移動設備,通過網絡覆蓋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進行資源查詢、數據下載和意見反饋等系統操作。
3G技術的目的是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理性的技術選擇、良性循環的經營模式,使用戶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通過手機上網,就能檢索到根據用戶的特點量身定做的相關信息,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各種信息內容都將極為豐富,信息提供的方式和質量都將有明顯的提高,這些先進技術的應用打破了原來網絡環境下通過有線網絡鏈接所帶來的弊端。因為在有線連接情況下,無論文化共享工程提出的口號多么響亮、服務多么到位,讀者都必須在某一固定位置實現網絡操作和意見反饋,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無縫鏈接是不可能的。
2 3G業務在圖書館領域的擴展應用
目前移動信息化在國外圖書館中的應用相當普及,如英國什羅浦郡立公共圖書館和美國紐約安姆赫司特公共圖書館等都推出WAP網站;美國南阿拉巴馬大學圖書館使用PDA通過移動通信檢索圖書館資源,讀者通過移動電話對圖書館的在線目錄(OPAL)進行館藏文獻或數據庫檢索,也可撥號到學校校園主機,通過校園主機連接到Internet進行檢索;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圖書館推出手機WAP服務;在日本的公立圖書館中,己有105個圖書館推出面向移動終端的圖書館信息服務,其中有77個圖書館能夠進行書目檢索,21個能夠進行預約。用手機閱讀圖書的e - book(電子書)服務,2002年就在韓國成為時尚。現在,在癡迷科技的日本,又興起了一股新的熱潮,那就是用手機閱讀圖書。智能手機信息服務是數字圖書館的延伸,它將無線通信網絡與數字圖書館系統結合起來,利用高普及率的手機媒體平臺延伸、拓展圖書館數字化信息服務。在很多環境下,手機的普及率遠遠高于計算機的普及率,手機圖書館是圖書館向數字化發展的新方向。
在我國,下一代移動互聯網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已被列人2009年度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經文化部門審批,獲得立項。
2.1我國圖書館領域3G業務服務情況
據《新京報》報道,2009年4月23日起通過3G手機,讀者可在線閱覽國家圖書館的講座信息、視頻及數字圖書,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當天,讀者可到國圖體驗“3G國圖”。國圖舉辦了大型公益活動,包括“3G時代圖書館”體驗等。在“3G時代圖書館”活動區,國圖將提供3G手機及上網卡等,讓讀者通過這些媒體看報,閱讀。目前國圖已開始免費提供3G數字化服務,持3G手機的讀者通過注冊即可閱覽。
由此可見,作為一項新技術國內大多數圖書館還沒有充分的準備來開展3G業務服務,但作為未來發展趨勢,隨著3G技術的逐漸成熟,3G網絡部署的逐漸鋪開以及3G業務的逐漸豐富,可以預測,它也必將給即將進人3G時代的數字圖書館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2.2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利用3G技術開展服務的可行性
2.2.1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作為圖書館重要的工作內容,成為各地開展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形式之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應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先進的信息管理技術,對中華優秀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的整合,利用覆蓋全國的網絡服務系統,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基于這項工程自身特點,它可以為3G用戶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并可利用自身技術優化針對3G用戶的數據庫結構。 2.2.2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有國家管理中心及部分省級分中心門戶網站。移動接人互聯網業務也是核心移動業務之一,它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互聯網接人業務。功能與固定互聯網接人類似,能夠提供全面的互聯網web瀏覽,同時具有提供文件傳送、電子郵件、流媒體視頻和音頻的能力。從業務特點來看,很多3G業務的名稱和運行方式與2G或2. SG業務都非常相像。只是網絡帶寬的增加、傳輸速率的提高、終端能力的增強以及網絡計費能力的提高,使3G業務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大不相同。3G技術的特點就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有信號網絡覆蓋的地方,就可以連接在網上。同時,隨著手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手機與PDA的不斷融合,使得我們可以采用更輕便、更高性能的終端上網。在克服了原本手機網絡數據傳播速度慢的缺點后,這兩者的結合,可以使現在的用戶擺脫空間、時間、設備的限制,無拘束地在網絡上沖浪,也可以吸引新型的潛在用戶群體,更好地實現優秀文化信息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共建共享。
3 3G技術支持下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
3.1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現有服務模式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互聯網、衛星網、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網為主要傳輸渠道,光盤/移動硬盤為輔助傳輸手段的網絡傳輸體系,實現了文化信息資源的有效傳遞;在終端服務上,提供了國家中心網站/省分中心網站、省分中心鏡像站、衛星終端服務系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系統、有線電視、數字電視、光盤、移動硬盤等手段,方便廣大群眾以多種方式從不同渠道獲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資源。
3.2依托3G技術拓展的新型服務模式
3G新型業務有助于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提供更加豐富的個性化服務隨著現代網絡的發展,用戶越來越注重自身個性化的體現,現在,幾種依托于3G的新業務的出現,使得一些新型的服務成為可能。
3.2.1寬帶視頻點播、流媒體業務相關擴展應用
寬帶視頻點播、流媒體業務其實并不算新,這類業務早就已經在有線互聯網上大行其道,但是相對于手機網絡這還是一類“新”業務。在3G網絡之前,無論是CSD還是GPRS,它們的數據傳輸速度都不足以滿足寬帶視頻點播、流媒體業務的需求。以MMS為例,它的傳輸能力在CSD方式下可達9. 6Kbps,在GPRS方式下可達164Kbps,在3G下可達2Mbps,由此可見3G為手機網絡數據傳輸速度帶來了質的提高。在3G技術下,完全可以滿足這類業務的需要。
3.2.2可視電話服務
可視電話服務將是3G時代來臨后中國通信行業重點推出的項目之一。它的優勢顯而易見—交流更加生動,也更加準確,這幾乎可以讓我們遠距離交談的效果和面對面的交談差不多。可以預見,這種服務一旦引人現有的參考咨詢系統,必將更加受讀者歡迎。它將擴大我們的服務范圍—即使相隔很遠,也可以通過聲音和畫面準確的傳達使用者的意圖,它將擴大我們的服務區域—方言不再成為一種障礙,語言交流如果不通,我們可以通過圖像交流,它將擴展我們的服務對象—即使是聾啞讀者,我們也可以通過可視電話與他們進行溝通。
4結束語
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級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水平及服務能力,為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徑,但是我們應該主動尋突破自我,借鑒新型科技,探尋新的服務模式和方向。隨著3G的普遍應用,服務理念、內容、模式等方面都將發生改變。雖然目前我國無線互聯網發展落后于傳統網絡,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還處于小規模使用階段,然而伴隨著3G手機用戶數量的不斷增長,3G帶寬性能的改善,3G網絡建設的規模化,無線網絡對傳統網絡替代等,使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開展基于3G的信息服務具有無限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