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對互助縣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發展的思考

李永平

摘要介紹了互助縣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總結了其發展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該技術以后的發展方向,以達到抗旱保墑、農業豐收的目的。

關鍵詞旱作節水農業;機械化技術;青海互助

青海省互助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接壤處,平均海拔2 700 m,年平均溫度4.6 ℃,年降水量450~550 mm,是典型的旱作農業區,有“十年九春旱”之稱,植被生態環境較為薄弱,農田裸露,水蝕風蝕嚴重,土壤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涵養水源能力低下,自然災害頻繁,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嚴重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實施以節水為核心的蓄水改土保肥的旱作農業措施。

1青海互助縣主要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1)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一般耕地耕深普遍在15~18 cm之間,此深度形成堅硬的犁底層,對農作物生長不利[1]。深耕、深松技術的實施可在原耕翻15~18 cm的基礎上再深松到30 cm左右,形成上翻下松的結構,打破多年形成的犁底層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質,降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墑能力,減輕病蟲草害,利于農作物生長。經測定,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比未裝深松鏟的犁耕或畜耕土壤容重降低30.14 g/cm3,孔隙度增加8%~10%,土壤含水率提高2%~5%,為農作物生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耙耱鎮壓機械化技術。秋季土壤表層10 cm含水量12%以下時或雨后,及時耙耱鎮壓,質量要求達到播種狀態,春季不動土直接播種,經過耙耱鎮壓可壓碎坷垃,封嚴縫隙,減少風吹跑墑。研究發現,10 cm鎮壓田含水量為17.5%,未鎮壓田含水量為10.26%。

(3)地膜覆蓋保墑機械化技術。通過覆蓋地膜,起到保水、保肥、增溫的作用,是干旱地區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有效途徑[2]。現今推廣的有2種模式:一是壟膜溝植機械化技術。將地膜覆蓋在非播種行的壟上,將種子播入未覆膜的溝內。該技術于1999年由外省引入,現已在互助縣廣泛應用。二是覆膜穴播技術。利用機械將種子按一定的行距、株距穴播在地膜下。通過近幾年的試驗表明,機械化覆膜播種增產幅度可達30%~40%。

(4)坐水播種機械化技術。利用播種機械邊播種邊澆水,特別是春季干旱的年份,可適時播種,達到保苗、壯苗的目的,增產幅度達16%~47%。

(5)旱作溝播機械化技術。利用溝播機一次完成起壟、種肥施用、分層播種、覆土、鎮壓等工藝。可將天然降水集于溝底,加大蓄水能力,減少水分散失[3]。同時,搶墑播種有利于種子萌發。一般溝播田出苗較普通大田早5~7 d,溝壟相間,可抵御風寒,溝內溫度與其他播法相比高0.7~1.0 ℃,增產幅度為10%~24%。

(6)虛實并存機械化技術。通過淺翻深松對土壤耕作進行間隔處理,耕層形成虛實并存的結構,虛部土壤孔隙度大,滲水快,蓄水多,通氣好,實部土壤孔隙度小、提墑快,導水保溫性能好。虛實2部分水、肥、熱運移互補,為作物生長創造了條件。

(7)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在農作物收獲后,利用機械直接將秸稈還田,并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可達到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的目的。 2互助縣發展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的主要措施

(1)做好旱作節水農業科學研究和機具選型。發展機械化旱作節水農業要有先進適用的配套作業機具。多年來,互助縣通過引進、試驗、選型等多種途徑和辦法,較好地解決了旱作節水農業配套機具的問題。

(2)因地制宜,研究不同地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的模式。互助縣不同地區自然條件和耕作特點不同,針對不同地區,研究試驗不同的模式。

(3)建設示范區,搞好旱作節水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做好示范區建設是互助縣推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的主要做法。每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首先應選擇示范區進行試驗示范,以示范區的成功經驗帶動周圍地區的技術推廣工作。在示范區召開現場會、舉辦技術培訓班,使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在全縣迅速推廣普及。

(4)加強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技術服務。科技推廣是科技成果轉變為先進生產力的橋梁和紐帶,在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中,互助縣特別加強了農機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經多年的發展,現已形成了以縣農機推廣站為基礎,鄉農機管理站、村機耕隊共同參加的農機科技推廣服務體系[4]。這支農機科技推廣隊伍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快了全縣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速度。

3互助縣旱作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思路

(1)明確目標和任務。以充分利用自然水為目的,以培肥地力為重點,堅持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科學研究與試驗示范相結合,統一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在旱作農業機械的研究推廣過程中向多功能聯合型機械、通用性機械、精準化機械方向發展。

(2)向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發展。以往糧食作物機械化程度高,經濟作物機械力量不足,應加緊研制、生產、推廣適合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機具。

(3)向網絡化、系列化服務方向發展。推廣過程中實行農機作業承包責任制,由鄉站組織采取自愿的原則,組建農機服務隊,開展機械化作業服務。同時要改善田塊小、種植作物不一、栽培模式不規范的狀況,實行合理布局、規模經營,以利于大中型機械的推廣應用。

4

[1] 李國正,簡明凱.河北省節水高效農業的建設途徑與保障措施[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7(5):84-86.

[2] 孟夏,張慶華,李博杰.我國節水灌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8(4):1606-1608.

[3] 周吉,張正斌,柴守璽,等.我國黃淮海地區節水農業發展態勢分析[J].作物雜志,2009(3):5-7.

[4] 張重陽,李紅,苑電波,等.我國節水高效農業發展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6(21):5642-564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