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鰱鳙魚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
魏善國
摘要介紹了青草鰱鳙魚池塘無公害養殖技術,包括池塘選擇與清整、魚種放養、飼養管理、魚病防治、成魚捕撈和運輸等內容,以期為水產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青草鰱鳙魚;無公害養殖;池塘選擇與清整;魚種放養;飼養管理;魚病防治 1池塘選擇與清整 選擇周邊3~5km范圍內無危及水產品養殖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系統配套,且能排能灌,日照充足,飼料資源豐富,交通、供電方便的良好生態環境區域[1]。池塘水源應是無污染的河、湖水,溶氧高,水質良好,適宜于魚類生長,水質符合NY5051要求。成魚池面積一般以6 666.67m2左右為宜。精養魚池常年水深應保持在1~2m為宜,春天宜淺,水溫易升高。塘底平坦,土質以黏壤土為宜。魚種放養時,池底應保持10cm的淤泥。魚池以東西向的長方形為最好,長寬比為5∶3最好,池塘周圍不應有高大樹木和房屋,以免阻擋陽光照射和風的吹動。池底形狀以龜背型為最好,即池塘底部中間高向四周傾斜,在與池塘斜坡接壤處最深,整個池底呈龜背狀,并向出水口一側傾斜。清整魚池應在冬季進行,老塘口清淤后應利用冬季對塘底進行冬曬以便殺滅池底大部分細菌,早春放苗進水前要進水消毒;對新開的池塘要在冬季進水,這時水中病菌少,可減少養殖期間魚病的發生[2]。利用外源水,要在進水口設置過濾設備,防止野雜魚進入。對于缺少水源的地區,在相互利用鄰近魚池水 前,必須做好魚池消毒,以防魚病交叉感染。 2魚種放養 魚種質量要求魚種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傷、游泳活潑[3]。鯉、鳙魚種規格一般在50~250g/尾;草魚種規格一般在100~750g/尾;青魚種規格一般在50~1 000g/尾;鳙魚種規格一般在10~13cm/尾;鯉魚種一般在10~16cm/尾;鯽魚種一般在3~6cm/尾。對于一次性放足魚種的池塘,在魚池清整消毒后,盡量早放苗,一般以1~3月為宜。對于多次投放魚種的池塘,應一次性放足80%的魚種,剩余的部分按計劃投放。以肥水魚為主要品種的搭配型,主養魚為鰱、鳙魚,搭配魚類為青、草、鳊、鯉、鯽魚等。鰱、鳙魚放養量所占比例為70%~75%,鰱、鳙魚放養比例為(3~5)∶1,草、鳊魚等草食性魚類占20%,其他底層雜食性魚類占5%~10%,青魚看螺螄餌料多少決定投放量。以草食性為主要品種的搭配類型,主養魚以草、鳊魚為主,搭配魚類為鰱、鳙、青、鯉、鯽魚等,所占比例:草、鳊魚為總放養量的40%~50%,最高達60%,鰱、鳙魚所占放養量30%,鯉、鯽魚等所占放養量10%~15%,青魚視螺螄餌料多少決定投放量。視魚種來源可用3%~4%食鹽水或10mg/L漂白粉溶液或20mg/L硫酸銅和8mg/L硫酸亞鐵混合溶液等進行洗浴,在水溫15~20℃時,洗浴時間以20~25min為宜;同時,根據魚的狀態靈活掌握洗浴時間。根據塘口條件,合理確定放養模式,以充分發揮池塘養殖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