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施肥技術
曹宏成 孔祥華
摘要闡述了棉花各生育時期的營養特征和需肥規律,提出了相應的施肥技術,以期為棉花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棉花;營養特征;需肥規律;施肥技術
為了提高棉花產量和改善品質,除采用優良品種和先進的栽培管理措施外,合理施肥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化肥品種逐漸增多,不僅要在數量上滿足棉花生長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要,而且要講究施肥技術,做到經濟合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1棉花的營養特征和需肥規律
1.1 出苗至現蕾
這個時期的棉株體小,葉面積也較小,光合作用產物少,吸收氮的數量相對較少。但氮代謝較旺盛,棉花一生中的含氮水平以這個時期為最高,碳水化合物絕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質,形成葉與莖的結構物質,部分氮則運往莖內以可溶性鹽貯藏起來,氮素在葉內的比例比在莖內大[1]。此時營養物質主要用于葉的生長,莖部的可溶性氮含量較高,主要起貯藏作用。同時,含糖量水平較低,棉株因碳水化合物的限制而生長緩慢。
1.2現蕾至開花盛期
這個時期是棉株生長最快的時期,莖葉增多,體內碳水化合物含量上升,達到一生中的第1次高峰。同時,根系也基本建成,吸收養分的能力大大加強,碳的同化和氮的吸收都達到較高水平。養分的合成利用,開始轉到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而仍以營養生長占優勢。這個時期棉株含氮百分率逐漸下降,同時棉株含糖量隨生育的進展明顯增高,其中莖占主要部分。這個時間,碳、氮代謝達到了最旺盛時期,正確掌握這個時期的養分供應,對增保蕾鈴至關重要。由于葉面積逐漸接近最大時期,碳的代謝達到最高峰,這時如氮素供應過多,將碳水化合物過多地用于合成氮化合物,促進營養器官過度增長,常會引起棉株徒長,增加蕾鈴脫落,因而棉花生育前期要避免施用過多氮肥[2]。棉株頂部葉片的含鉀量的提高尤為明顯。
1.3開花盛期至始絮期
這個時期棉株的營養生長高峰已過,轉入生殖生長占優勢,棉株體內營養物質主要供棉鈴生長,新葉出生減少,原有葉片逐漸衰老,中下部葉片由于蔭蔽光合效能降低。棉株含糖量開始從盛花期的高峰逐漸下降,莖部貯藏的糖分大多為棉鈴所用,其含量也迅速下降,后期則以單糖直接供給棉鈴形成所需為主。這時根部得不到地上部碳水化合物的供給,吸收能力逐漸減弱,使氮功能也急劇降低,反過來又影響地上部的生長,棉株含鉀量也有所下降[3]。在大量結鈴時期,生殖器官中磷和鉀的含量迅速增加。磷、鉀供應不足,均會影響對氮素的攝取。 2棉花施肥技術
2.1基肥
棉花產量與棉田土壤肥力密切相關,要實現優質高產,要求棉田具有較高的肥力,在棉花生長期間能持續供給棉株生育所需的各種養分。棉花是深根作物,生長期長,需肥量大,對土壤肥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棉田培肥土壤的途徑是多施農家肥,配合適量化肥于播種前作基肥施入土壤。基肥深施,翻耕后能使土肥相融,肥效比較平衡,保持時間長,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長期不施農家肥,單純靠化肥供給棉花營養物質,容易使土壤結構變差,造成某種營養元素的不平衡,不能保證棉花優質高產。由于農家肥數量有限,肥效慢,適當配合施用速效的化肥,才能獲得更好的增產效果。尤其是低產棉田,通過施用化肥,以化肥促農家肥,達到培肥土壤的目的[4]。
2.2追肥
追肥一般掌握前輕后重的原則,因地、因時、因苗施用。棉花苗期、蕾期對養分需求量不大,一般棉田在施足基肥的條件下,可以不施追肥。對長勢產弱的棉田,需適當追肥以促進生長。棉花現蕾以后,進入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時期,而仍以營養生長為主。這個時期要給棉花豐產搭起一個架子,養分的供應,既要滿足棉株發棵需要,又要防止施肥過多過猛,造成棉株旺長。中等以上肥力棉田,蕾期可不施氮肥。棉花開花后生長旺盛,是轉入生殖生長為主的時期。此期棉株莖、枝和葉都長到最大,同時大量開花結鈴,積累的干物質最多,對養分的吸收急劇增加,是施肥的關鍵時期。主要施氮肥,其數量應占總施氮量的55%左右。追肥的時間在始花至盛花期,低肥力棉田追花鈴肥的時間應早于高肥力棉田。進入花鈴期如磷、鉀不足,可葉面噴施0.2%~0.3%的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硼肥和鋅肥,苗期至花鈴期以0.2%硼砂或硫酸鋅溶液連續噴2~3次,也可將硼砂和硫酸鋅混在一起噴施,每次間隔7~10d,噴至葉面布滿霧滴為度。噴施時間以18時以后或陰天時為好。如果噴施后遇到下雨,應重新補噴。適時適量補施蓋頂肥。
3
[1] 徐兆金,陸國裕.當前棉田施肥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新農業,1991(2):12-13.
[2] 王克如,李少昆,宋光杰,等.新疆超高產棉花需肥特性的初步研究[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0(4):71-73.
[3] 范建征,施建國,陳金勝.滴灌棉田施肥技術[J].中國棉花,2002(6):31-32.
[4] 孫福來,韓學斌,唐玉花,等.棉花需肥規律及高產施肥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