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黃草藥材的顯微鑒別分析
佚名
作者:陳建南 蔣東旭 趙愛國 賴小平
【關鍵詞】 溪黃草;,,中藥顯微鑒定
摘要:【目的】對不同基源的溪黃草藥材進行顯微鑒定。【方法】分別取不同基源的溪黃草――溪黃草、狹基線紋香茶菜、細花線紋香茶菜、線紋香茶菜的成熟葉片、葉片中部及中上部干燥葉,采用不同的方法制片后,顯微鏡下觀察比較葉表皮、葉橫切面和葉粉末的結構特征。【結果】4種溪黃草標本的葉表皮在表皮細胞、氣孔分布、非腺毛、小腺毛、腺鱗等部位,葉橫切面在表皮細胞、表皮細胞垂周壁外切向壁、腺毛、非腺毛、腺鱗、氣孔、葉肉、主脈、維管組織等部位,葉粉末在表皮細胞、氣孔、腺鱗、腺毛、非腺毛、導管等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結論】不同基源的溪黃草藥材在葉表皮結構、葉組織結構和葉粉末幾方面均具有不同的顯微鑒別特征。
關鍵詞:溪黃草; 中藥顯微鑒定
溪黃草為民間常用草藥,具清熱利濕、涼血散瘀作用,用于治療急性黃疸性肝炎、急性膽囊炎[1]等。《中藥大辭典》[2]、《湖南省中藥材標準》[3]收載本品來源為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線紋香茶菜Isodon striatus(Benth.)Kudo,但文獻報道[4-6]尚有同屬植物溪黃草I.serra(Maxim.)Kudo、狹基線紋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Hara、細花線紋香茶菜I.lophanthoides Hara var.graciliflorus(Benth.)Hara等數種來源,可能引起市售溪黃草商品藥材質量控制困難。為正確鑒定和評價溪黃草質量,我們對溪黃草藥材的原植物進行了顯微鑒定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藥材 溪黃草、狹基線紋香茶菜、細花線紋香茶菜及線紋香茶菜于2004年10月采集自廣州黃村,分別經廣州中醫藥大學賴小平教授鑒定為線紋香茶菜Isodon striatus(Benth.)Kudo、溪黃草I.serra(Maxim.)Kudo.、細花線紋香茶菜I.lophanthoides Hara var.graciliflorus(Benth.)Hara、狹基線紋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us(Benth.)Hara、的地上部分,均置干燥通風處晾干備用。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次氯酸鈉、番紅、無水乙醇、甲醛、冰醋酸、甘油、水合氯醛等均為分析純,廣州化學試劑一廠生產;熱風循環烘箱為上海華裕實驗儀器設備廠產品;XSPBC三目生物顯微鏡為上海精密儀器廠產品。
13 樣品制備方法
131 葉表皮結構的顯微特征比較 取材部位為成熟葉片,將葉片切成?1?cm2?的小塊,浸泡在?100?g/L的次氯酸鈉溶液中,置30℃的恒溫箱內,待葉片發白,移置盛有蒸餾水的容器中,撕取上下表皮,去掉葉肉,?10?g/L?的番紅酒精溶液(?10?g?番紅溶于?1?L?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中)染色?3?h,逐級脫水,中性樹膠制片,觀察照相。 132 葉橫切面結構比較 取材部位為原植物體中上部的近相同部位的葉片中部的一段,長約?1?cm。采用FAA固定液(體積分數為38%的甲醛溶液?5?mL,冰醋酸?5?mL,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90?mL,甘油5?mL)固定,采用常規石蠟切片法制片,番紅染色,并結合徒手切片進行觀察和照相。
133 葉粉末特征比較 分別取各植物中上部干燥的葉,研磨成粉,將少量粉末裝于?20?mL?的試管中,加入樣品量10倍的水合氯醛液,浸泡?2?d?后,小心煮沸?3~5?min,再加入4倍液量的熱水,充分攪拌,待分層后去上清液,同法洗2~3次,取殘留物少量,置于載玻片中央,用斯氏液(甘油、體積分數為50%的醋酸溶液、水的體積比為1∶1∶1)裝片觀察。
2 結果
21 葉表皮結構的顯微特征比較 見表1、圖1。
22 葉橫切面結構比較 結果見表2、圖2。
23 葉粉末特征比較 結果見表3、圖3。 表1 溪黃草植物葉表皮顯微特征比較表2 溪黃草植物葉橫切面顯微特征的比較表3 溪黃草植物葉粉末顯微特征的比較
3 討論
中藥溪黃草來源復雜,同名異物、品種混亂普遍存在,且這類植物外形類似,開花前和干品都不易鑒別。為保證和提高藥材質量,促進中藥標準化,在研究過程中應重視對所用藥材作基源鑒定;并應對多來源藥材在鑒定、化學、藥理和臨床進一步比較研究,以便在各種藥材之間找出功效、 主治的異同點,為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對于不同植物來源的溪黃草藥材可以用顯微學方法從葉表皮結構、葉組織結構和葉粉末顯微特征方面進行鑒別,方法簡便、易行。
[1]廣東中藥志編委會.廣東中藥志[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100.
[2]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2511.
[3]湖南省衛生廳.湖南省中藥材標準[S].長沙:湖南科學出版社,1993:353.
[4]陳建南,賴小平,劉念.廣東溪黃草藥材的原植物調查及商品鑒定[J].中藥材,1996,19(2):73.
[5]吳征鎰.新華本草綱要[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88:457.
[6]Li X W.Taxanomic review of isodon(Labiatae)[J].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1988,6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