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民族藥兒茶的生藥學鑒定

袁瑋 李瑩 劉圓

【摘要】 目的對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藥兒茶進行生藥學鑒定,為其鑒別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狀、顯微和薄層鑒別的方法。結果兒茶在原植物、性狀、顯微和薄層等方面具有專屬性的特征。結論通過原植物、性狀、顯微鑒別和薄層能夠很好地鑒定該藥材。

【關鍵詞】 兒茶; 原植物; 性狀鑒別; 顯微鑒別; 薄層鑒別

Abstract:ObjectiveTo identify Acacia catechu(Linn.f.)Willd. systemically in pharmacognosy,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MethodsThe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were adopted.ResultsThere were exclusive in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ConclusionThe plant of Acacia catechu(Linn.f.)Willd.can be completely identified by the methods.

Key words:Acacia catechu(Linn.f.)Willd.; Original plant identification;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兒茶為豆科植物兒茶樹Acacia catechu(Linn.f.)Willd.的枝干煎制的濃縮膏狀體[1] 。始載于《飲膳正要》,《本草綱目》《本草經疏》中也有記載。《云南省藥材標準》(1974年版)、《中華本草·藏藥卷》《中華本草·維吾爾藥卷》《中國藥典》(1977年版至今)均有收載[1]。在傣族、維族、蒙藥、德昂族、藏族中藥用[2,3]。維醫認為有生干生熱、驅除腸蟲、燥濕止瀉、涼血止血、固齒消炎、凈血解毒、消除黃疸、清熱固精、通利小便,主治濕熱型或血液質性疾病、腸道生蟲、濕性腹瀉、熱性牙周炎、牙齦出血、口腔疼痛、麻風、黃疸、滑精、遺精、小便赤燒。為傣族常用藥,多用于治療清火解毒、殺蟲止癢斂瘡、止瀉、止血,主治“攏麻響洞破”(皮膚潰爛瘡疔、濕癥瘙癢)、“攏蒙沙嘿”(腹痛瀉下紅白粘凍、日久不愈)、“帕張、南日”(刀槍傷、外傷出血)。載于《認藥白金鑒》、《無誤蒙藥鑒》等歷代蒙醫藥文獻,但對其原描述較為粗略,難以確認其原植物;多數蒙醫將道扎作為干巴日-茶(兒茶)應用。 兒茶的活性成分為兒茶素和表兒茶素等[4],具有抗病原體、增強機體免疫力、抗心律失常、降低血管的通透性、防癌抗突變、抗氧化、保肝解毒、降低血糖血脂和膽固醇等藥理作用[5],用于治療多種細菌感染性疾病、肝病等。

1 材料及儀器

1.1 材料及儀器

兒茶鮮植物采于廣西藥用植物園,海拔50 m;兒茶藥材購買于四川成都荷花池中藥材市場。均經作者鑒定。YD-1508輪轉式石蠟切片機(浙江金華科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數碼相機(索尼公司);KQ 3200 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OLYMPUS BX41 顯微成像系統及TIGER3000 金像處理成像軟件。

2 方法 取部分所采材料藥用部位按常規石蠟制片法制作石蠟切片;按《中國藥典》2005版薄層色譜法進行定性鑒別研究。

3 結果

3.1 原植物落葉小喬木。樹皮棕色,呈條狀開裂。嫩枝有刺,被短柔毛。托葉下通常有鉤狀刺。二回羽狀復葉,羽片10~30對,總葉柄、葉軸頂端的小葉有腺體,葉軸被長柔毛;小葉20~50對,線形,被疏毛。穗狀花序長2.5~10 cm,花1~4,淡黃色或白色;花萼鐘狀,萼齒三角形,被毛;花瓣披針形或倒披針形,被疏柔毛;雄蕊多數,子房上位。莢果扁而薄,長5~12 cm,寬1~1.8 cm,先端有喙,棕色,有光澤,果柄長3~7 mm。種子3~4粒,卵圓形,綠褐色。花期4~8月,果期9月至翌年1月。見圖1。

3.2 性狀鑒別兒茶膏為方塊狀或不規則塊狀,大小不一。表面黑色或棕黑色,平滑而稍具光澤,有時可見裂紋。質硬易碎,斷面不整齊,具光澤,有細孔。無臭,味澀、苦,略微甜。以黑色略帶紅色、不糊不碎、嘗之收澀性強者為佳。見圖2。

3.3 顯微鑒別

3.3.1 果橫切面為莢果。外果皮為1列切向延長的扁平細胞組成,細胞較小,外被角質層。中果皮為10 列薄壁細胞組成,外層1~2 列較小,中部細胞較大,靠近內果皮有數列排列成環的石細胞。維管束為外韌型,且數個維管束排列成蝴蝶狀。內果皮為2~5 列橢圓形細胞組成,且排列緊密,無細胞間隙。見圖3。

3.3.2 莖橫切面莖為不規則五星狀。木栓層為2~3 列類長方形細胞組成,黃棕色。皮層窄,由4~7 列長圓形薄壁細胞組成。維管束鞘纖維排列緊密,3~5 列排列成環,略帶黃色,少數纖維束四周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方晶形成晶鞘纖維;偶有石細胞,1~3 個散在。韌皮部薄壁細胞數列,形狀不規則。木質部寬廣,約占整個橫切面的1/2 以上,由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圓形,徑向排列。射線1 列細胞,細胞長圓形。髓部鈍五星狀,髓部薄壁細胞近木質部的較小,中心部分的較大,具紋孔,幾無細胞間隙。見圖4。

3.3.3 葉橫切面表皮為外層1 列長圓形細胞組成,均被角質層。柵欄組織為數列細胞組成,細胞內大多有被染成紫紅色內含物,海綿組織為靠近下表皮的數列細胞組成。主脈不明顯。見圖5。

3.4 薄層鑒別取兒茶粉末1 g,乙醚30 ml,超聲處理10 min,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0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兒茶素、表兒茶素對照品,分別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2 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取供試品、對照品溶液10 μl點于同一3 % CMC-Na黏合的硅膠G層析板上,以系統A:藥典方法[6]正丁醇(水飽和)-冰乙酸-水(3:2:1);B:氯仿-甲醇-甲酸(8:2:0.08);C:醋酸乙酯-丙酮-冰乙酸(6:3:1)為展開劑,展距12 cm,取出,晾干,噴以10 %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在相同的位置上可見淡紅棕色斑點。見圖6~8。

4 討論 兒茶在原植物、性狀、顯微、薄層色譜等具有專屬性的特征,通過原植物、性狀、顯微、薄層色譜圖能夠很好地鑒定兒茶。 在薄層鑒別中,由于兒茶和表兒茶素是同分異構體,二者僅旋光性不同,所以在薄層色譜中難以明確區分;按藥典方法,兒茶素及表兒茶素并未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但斑點邊緣清晰,無雜質成分干擾。 展開劑曾選用氯仿-甲醇、二氯甲烷-丙酮、二氯甲烷-甲醇等,但均同樣不能將兒茶素和表兒茶素斑點分開或斑點拖尾較嚴重,增加有機酸的含量只能部分改善拖尾現象但不能完全消除拖尾。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