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紫荊皮植物學及生藥鑒定研究
康四和 鄧海英
【摘要】 目的建立湖北紫荊皮質量控制方法。方法制訂了同屬植物形態鑒別和不同習用混淆品種藥材性狀鑒別檢索表,運用藥材性狀、顯微特征、薄層色譜鑒別等方法對湖北紫荊皮進行鑒定研究。結果檢索表能較好區分同屬近似藥用植物和不同習用藥材混淆品種,藥材性狀、顯微、薄層色譜鑒別特征明顯。結論為理清湖北紫荊皮植物來源,區分不同習用品,有效控制該品種質量提供依據。
【關鍵詞】 湖北紫荊皮; 植物學; 生藥學; 鑒定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Hubei Zijinpi.MethodsPlant identification keys for the same category plants and the confuse species drugs were established,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macroscop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TLC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tudy the crude drug .ResultsHubei Zijinpi could be distinct from the similar plants and the confuse species drugs,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s of macroscope,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TLC technique were obvious. ConclusionThe result can serve as evidences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crude drug.
Key words: Hubei Zijinpi;Phytology;Pharmacognostic;Identification
我國作為紫荊皮使用的藥材品種來源較多,不同地區存在不同的習用品種[1]。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的根皮作為湖北省習用品種,在民間廣為應用,并且為頑癬凈等中成藥中的主要藥味,主要有活血通經、消腫解毒等作用。由于美麗胡枝子在同屬植物來源上、與不同習用紫荊皮藥材品種上極易造成混淆,故對湖北用紫荊皮品種進行系統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目前對湖北紫荊皮-豆科美麗胡枝子植物學研究有文獻報道[2],但對美麗胡枝子同屬植物形態差別、不同來源紫荊皮藥材鑒別及湖北紫荊皮生藥鑒定研究較少報道。本文對湖北習用紫荊皮品種從植物來源、混淆品種、藥材性狀、顯微特征、薄層色譜鑒別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理清湖北紫荊皮植物來源,區分不同習用品,有效控制該品種質量提供依據。
1 材料
本品原植物采自湖北黃岡、麻城,經鑒定為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藥材系所采美麗胡枝子的根皮。
2 方法與結果
2.1 湖北紫荊皮同屬植物形態鑒別湖北紫荊皮植物來源為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的干燥根皮,文獻對其原植物已有報道[2]。但豆科胡枝子屬藥用植物種類較多,植物形態上存在較大的相似性,在野外樣品采集、植物鑒定時很難通過單個植物形態特征加以區分,誤采現象時有發生。該屬植物近似品種主要有中華胡枝子、美麗胡枝子、細梗胡枝子、大葉胡枝子、綠葉胡枝子等。經對各近似植物進行比較研究,制定以下植物鑒定檢索表,能有效區分各近似品種。
豆科胡枝子屬美麗胡枝子近似藥用植物鑒定檢索表 1.高1~3 m,小葉卵狀橢圓形,長2~9 cm,寬1~6 cm,不具無瓣花 2.幼枝被毛,小葉上面無毛,下面有毛,花萼4裂 3.花序盛開時較葉長………………………美麗胡枝子 3.花序盛開時較葉短………………………綠葉胡枝子 2.枝密被長柔毛,小葉兩面密生黃白色絹毛,花萼5裂大葉胡枝子 1.高達1m,小葉卵狀長圓形,長1~2 cm,寬5~10 mm,具無瓣花 4.分枝無毛或疏被柔毛,小葉上面無毛,下面貼生柔毛,花序較葉長細梗胡枝子 4.幼枝有短毛,小葉上面有微柔毛,下面有密生短柔毛,花序較葉短中華胡枝子
2.2 不同來源紫荊皮習用品藥材鑒別
目前市場作紫荊皮的主要品種來源為木蘭科植物長梗南五味子Kadsura longipedunculata Finet et Gagnep.的根皮,使用地區較廣。此外豆科植物紫荊Cercis chinensis Bunge.的樹皮、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的樹皮、衛矛科昆明山海棠Triprerygium hypogiaucum Hutch、大戟科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等在不同地區分別有作紫荊皮使用習慣。湖北省習用品種主要來源于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Vog.)Koehne的干燥根皮。 據文獻對紫荊皮本草考證[3],紫荊皮始載于唐《本草拾遺》,按其植物描述,與千屈菜科紫薇形態相近;豆科紫荊始載于宋《日華子諸家本草》,名紫荊木,應為紫荊皮的正品來源;清代后開始使用木蘭科長梗南五味子,稱之為“紫金皮”。 文獻建議將豆科紫荊的樹皮稱“紫荊皮”,千屈菜科紫薇的樹皮稱“紫薇皮”,木蘭科長梗南五味子的根皮稱之為"紫金皮",而不應統一稱之為“紫荊皮”。對昆明山海棠、余甘子則不應作“紫荊皮”使用,而對豆科美麗胡枝子則未作定論。但豆科美麗胡枝子的根皮在湖北地區民間廣為應用,并且為頑癬凈等中成藥中的主要藥味已是不爭的事實,建議作為地方藥材使用,稱之為“湖北紫荊皮”。 經對不同來源紫荊皮所含的化學成分及作用進行研究[4,5],長梗南五味子主要含揮發油,具有活血理氣、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紫荊主要含鞣質類化合物,可行氣破瘀、消腫解毒、利小便。紫薇主含生物堿化合物,可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美麗胡枝子主要含黃酮類成分,具有活血通經、消腫解毒作用。昆明山海棠則含生物堿,有皮質激素樣作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毒性。由于各品種植物所含化學成分均不相同,導致不同品種在功能、主治等方面都存在差別,因而為各品種在臨床應用中應分別作為不同藥材品種使用提供佐證,不應統一作為紫荊皮來源。
2.3 湖北紫荊皮生藥鑒定
2.3.1 藥材性狀鑒別
卷筒狀或雙卷筒狀,長20~40 cm, 厚0.1~0.3 cm。外表灰棕色至棕褐色,粗糙,具棕色橫長皮孔,栓皮較疏松,易脫落,脫落處顯棕紅色。內表黃棕色至暗棕色,具細縱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味淡微澀。
2.3.2 橫切面顯微特征鑒別
木栓細胞十數列至數十列,外層多翻卷或脫落;皮層不明顯,韌皮部寬廣,外側薄壁細胞多含紅棕色物;草酸鈣方晶多見,存在于薄壁細胞中,韌皮纖維多成束或成群,散在于韌皮部,與含晶薄壁細胞形成晶鞘纖維;韌皮射線2~3列;淀粉粒眾多,存在于薄壁細胞中。見圖1。
2.3.3 粉末顯微特征鑒別
粉末棕紅色。纖維成束或散離,細長,直徑10~20 μm,壁厚,微木化。纖維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多見,呈菱形,方形或多面體,嵌于纖維上,或散在于薄壁細胞中。木栓細胞多角形,壁稍厚,內含棕色物。淀粉粒眾多,細小,單粒或復粒,直徑4~14 μm,臍點多點狀或裂隙狀,散在或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層紋不明顯。見圖2。
2.4 薄層色譜鑒別
取本品粉末1 g,加95%乙醇20 ml,加熱回流1 h,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 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紫荊皮對照藥材1 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6]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乙醚(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薄層色譜圖見圖3。
3 討論
豆科胡枝子屬藥用植物種類較多,植物形態上存在較大的相似性,同屬植物來源上難以辨認區分,本研究制定了豆科胡枝子屬美麗胡枝子近似藥用植物鑒定檢索表,能較好地從植物形態上將各近似藥用植物加以區分。
紫荊皮不同習用品種上極易造成混淆,文中從本草考證、所含化學成分及不同作用方面說明了各習用品在臨床應用中應分別作為不同藥材品種使用,而不應統一作為紫荊皮來源。制定了不同習用品種藥材鑒定檢索表,能較好地從藥材性狀上將習用品種加以鑒別區分。
本文對湖北省紫荊皮藥材性狀、顯微特征等進行了研究,組織特征明顯,建立了薄層色譜鑒別方法,據文獻報道[7],美麗胡枝子根皮含槲皮素、山柰素等黃酮類成分,但在建立本品種薄層色譜鑒別方法時,以槲皮素、山柰素作對照,難以得到較好的薄層展開效果。鑒于對紫荊皮化學成分研究資料較少,難以找到較為合適的化學對照品,本文采用紫荊皮對照藥材作為對照,從多成分角度對紫荊皮藥材加以鑒別。將樣品按所擬定方法進行試驗,其薄層展開后斑點清晰,各成分斑點間有較好分離,重復性好。 豆科植物美麗胡枝子的根皮作為湖北省紫荊皮習用品種,在湖北民間應用廣泛,并且為頑癬凈等中成藥中的主要藥味。有效控制其品種來源及質量十分必要。本文對湖北習用品種紫荊皮從植物來源、混淆品種、藥材性狀、顯微特征、薄層色譜鑒別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理清湖北紫荊皮植物來源,更好區分不同習用品,有效控制該品種質量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