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探索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新思路

沈龍柱 周菲

[關鍵詞] 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

當今世界惡性腫瘤已越來越多地成為某些國家和城市的第一死亡率疾病,筆者結合文獻資料試探索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可行性。

1 統計數字和思考

最新資料:我國每年新發現惡性腫瘤病人400多萬,每年死亡超過250萬,超過60%;全國每5個死亡人中,有1例死于惡性腫瘤;當確診為惡性腫瘤時,屬晚期者占總人數的68%;2005年衛生部對38個市,70個縣(縣屬市)調查結果顯示,惡性腫瘤死亡率已排在城市死亡率首位;過去30年間,美國共有700多萬人死于癌癥,研究費用化去450億美元,治療費用超過1萬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最近統計,2005年死于因吸煙而致相關疾病的人數有2000多萬人,其中中國有200多萬人;吸煙能致14種癌癥和20多種疾病,中國有煙民3.2億人,在煙草生產、銷售方面均為世界之最,是排在第二煙草大國美國的4倍;2004年中國煙草行業累計實現利稅超過2100億元人民幣,占總利稅的10%,但每年花在治療因煙草致病的費用是當年上繳利稅的1/2[1~4]等。

臨床上一旦發現腫瘤時大多已屬晚期,惡性腫瘤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的巨大威脅和浪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預防腫瘤發生和進行預防性治療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2 “預防醫藥”是祖國醫藥的精髓之一

從遠古到現今,中醫的預防醫學經歷了從萌芽到成熟、從被動到主動、從簡單到復雜、從零碎到完整直到現在的中醫三級預防理論,即一級預防為“治未病”,二級預防為“救其萌芽”,三級預防為“肝病實脾”。

《淮南子·卷十六》中曰:“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圣人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論述奠定了中醫預防醫藥的理論根基。《漢書·賈誼傳》亦認識到:“貴絕惡于未萌,而起教于微渺”。《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針對“已病防變”,《金匱要略》說:“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等。這些寶貴的預防醫學知識,不但豐富和拓展了基礎理論,而且對世界醫學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如著名的“赫爾辛基宣言”就講到醫學的進步是以研究為基礎的。現代腫瘤研究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和發病率,降低死亡率主要靠治療,而降低發病率主要靠預防。

3 中醫稱謂之“病”和“癌”

認識和理解中醫稱謂之“病”和“癌”很有必要。說得通俗些,“病”就是不健康或者是亞健康。說得嚴格些,“病”就是不平衡。平衡是相對的,不平衡是絕對的。所以從中醫的角度看問題,人絕對是有病的,所不同的只是小病與大病,輕病與重病,普通病與疑難雜病之分。這就是有些人所講中醫為什么能對每個人開藥方的道理所在。

現在世界上有幾十億人患有這樣那樣的身心不適,甚至痛苦不堪。每年有1千余萬人死于亞健康或“過勞死”。這是事實。卻被現代醫學經過所謂的檢查后說成是“沒病”。而正是在這一點上,中醫學能從宏觀或微觀上認識、理解、解釋、治療“存在”的病,當然這一切不能是十全十美,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對于絕對的“有病”說成是“沒病”,每年有許多死亡病例,卻無法用現代醫學來解釋。但是用現代醫學無法解釋和證明的事實,并不能證明事實不存在,只能證明現代醫學的欠缺,需要現代醫學不斷地研究和提高。僅憑這一點。從一個側面證明中醫是很科學、很唯物的,某些方面是優于西醫的。

對于“癌”,甲骨文中有“瘤”字的記載。《內經》[5]中論述的“積聚”、“乳巖”等與“癌”有關。元代的《丹溪心法》中對癌癥的病因有較詳細的論述,用“癌”字系統地統稱惡性腫瘤始于明代。從歷史文獻記載的證候、病因等內容概括,中醫所講的“積證”和現在的腫瘤、癌相似。廣義來看,中醫認為“病”與“癌”有密切關聯,“癌”由“病”轉變而成。如過度的風、寒、暑、濕、燥、火使“邪侵”,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使“氣機逆亂”,跌打損傷使“瘀阻”,蟲獸傷使“毒留”,勞力過度、勞神過度、房勞過度等使“正虧”等。這些因素導致了不平衡的產生,如果不及時調整,使病“留而不去,傳舍于胃腸之外,暮原之向,留著于脈,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積”(《靈樞·百病始生》)。

4 可疑癌癥的表現及診斷

4.1 中醫認識到“病”與“癌”有密切關聯。西醫稱可疑癌癥為癌變前期或癌前病變。我們可通過臨床種種癥狀,結合相關病史及檢查,對可疑癌癥進行診斷。

4.2 可疑肺癌 主癥:刺激性干咳、不固定的胸背痛,發熱、血痰等。結合主被動吸煙史、電腦輻射史、致病職業史、肺結核史、病毒感染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肺積”范疇。

4.3 可疑鼻咽癌 主癥:長期鼻塞、血涕,頭痛、神經痛,眼球麻痹,耳鳴、耳聾,頸部淋巴結腫大等,結合EB病毒感染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頏顙巖”范疇。

4.4 可疑食管癌 主癥:進食梗阻,有針刺感、牽拉感、摩擦感,食管疼痛,胸悶嘔吐、打嗝,上腹部飽脹等。結合長期吸煙飲酒史、食管炎史、不良飲食習慣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噎膈”范疇。

4.5 可疑胃癌 主癥:胃痛,上腹部飽脹,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惡心嘔吐,黑便等。結合萎縮性胃炎、胃息肉、胃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腸化生、黑棘皮病、紅皮病、皮肌炎、家族史等病史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胃脘痛”、“反胃”等范疇。

4.6 可疑大腸癌 主癥:腹瀉和便秘交替,排便不暢,大便性狀改變,便血與疼痛無關,果醬樣便,膿血便,腹脹腹痛,貧血,消瘦乏力等。結合潰瘍性結腸炎史、大腸息肉史、不良飲食史、致病職業史、家族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腸風”、“下痢”、“臟毒”和“鎖肛痔”等范疇。

4.7 可疑肝癌 主癥:右脅疼痛,上腹飽脹,食欲減退,惡心嘔吐,黃疸,黑便,腹水等,結合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史、家族史等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肝積”、“積聚”、“水臌”等范疇。

4.8 可疑前列腺癌 主癥:尿頻、尿急、尿流量小、變細、分叉,排尿困難等。結合過量飲酒和咖啡史、淋巴球菌感染史等可以擬診。該病屬于中醫“淋證”范圍。

4.9 可疑子宮內膜癌 主癥:不規則陰道流血,陰道漿液性、膿血性排出增多等。結合肥胖癥、高血壓、糖尿病、不孕癥、濫用抗生素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帶下病”范疇。

4.10 可疑白血病 主癥:貧血、出血、發熱、肝脾腫大,頭暈頭痛,淋巴結腫大,關節疼痛等。結合病毒感染、致病職業史、電腦輻射史、家族史等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虛損”、“血證”、“熱證”、“痹病”范疇。

4.11 可疑甲狀腺癌 主癥:甲狀腺腫大,發音嘶啞,呼吸不暢,吞咽障礙,反復腹瀉等。結合碘缺乏、放射線影響,抗甲狀腺藥物影響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癭瘤”、“肉癭”范疇。

4.12 可疑乳腺癌 主癥:乳房腫塊、乳頭溢液、乳房疼痛、乳房皮膚改變等。結合乳房良性腫塊史,電離輻射史、刺激素過量、脂肪食物過量等病史可擬診。該病屬于中醫“乳巖”范疇等。

必須指出,從以上的主癥來看,中醫的“證”、“證候”、“病名”幾乎包括了現代所有的可疑癌癥,說得更確切些是與所有的可疑癌癥有密切關聯。

5 腫瘤標志物的具體應用

腫瘤標志物亦稱免疫學檢查,目前用于臨床的腫瘤標志物有100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其意義簡述于下:(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CEA):可見于結腸癌、直腸癌、胃癌和肺癌。正常上限值:<5.0 u/L。(2)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是原發性肝癌最靈敏、最特異的腫瘤標志物。正常上限值:<20 μg/L。(3)癌抗原125(cancerantigen 125,CA125):CA125是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的標志物。男性的癌性胸腹水病人亦可增高。正常上限值:<35 u/ml。(4)糖鏈抗原19-9(carbhydrateantigen 19-9,CA199):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特異性腫瘤標志物。正常上限值:<35 u/ml。(5)糖鏈抗原242(carhydrateantigen 242,CA242):消化道腫瘤時,其值明顯升高。正常上限值:<20 u/ml。(6)癌抗原15-3(canoerantigen 15-3,CA15-3):大多數乳腺癌患者CA 15-3值明顯升高。正常上限值:<53 u/ml。(7)(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etatespecificantigen,f-PSA):PSA是目前前列腺癌中最敏感、最特異的標志物。部分乳腺癌也會上升。正常上限值:PSA<5.0 μg/L,f-PSA<1.0 μg/L。(8)NSE(meuron-specificenoluse):神經母細胞瘤和小細胞肺癌的標志物。正常:(-),異常:(+)。(9)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mcgon tropin HCG,β-HCG):對婦科腫瘤有較高的特異診斷價值,正常為(-),異常為(+)。(10)鐵蛋白(ferritin):鐵蛋白是從惡性腫瘤細胞株中分離出的糖蛋白。白血病、原發性肝癌、乳腺癌、肺癌、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難治性貧血、肝臟疾病、心肌梗死等可增高。正常上限值男性<322 μg/L,女性<219 μg/L。

根據專家實踐經驗,腫瘤標志物單項檢測明顯高于正常值或數項檢測高于正常值患早期惡性腫瘤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極大。當然,根據不同病史、病情,還可做B超、食管鏡、纖維胃鏡、纖維結腸鏡、纖維乙狀結腸鏡、支氣管鏡、膀胱鏡、電子計算機橫斷體層攝影(CT)、放射性核素檢查、功能代謝顯像和解剖結構顯像同機融合(PET—CT)檢查等以求明確診斷。

6 診斷可疑癌癥的公式

我們可用如下公式診斷可疑癌癥:中醫證候→中醫病名+腫瘤標志物陽性(相關理化檢查陽性)=可疑癌癥。如咳嗽、胸悶、發熱、血痰→肺積+NSE(+)、鐵蛋白高于正常值(X線胸片有疑問)=可疑肺癌。以此類推,我們可用此公式診斷所有的可疑癌癥,為預防性治療打下基礎。

7 預防性治療癌癥的中草藥

從廣義上說,迄今為止記載的所有中草藥均有預防性治癌的作用。如上呼吸道感染能轉為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癌。治風寒感冒的麻黃、桂枝,治風熱感冒的銀花、連翹都能預防性治療肺癌。同樣,清熱化痰的膽星、天竺黃、蒲公英、魚腥草亦能預防性治療肺癌。狹義上看,中醫中藥主要是通過扶正培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傳統治則來抗癌防癌的[6,7]。這樣講,中醫比較能接受,西醫可能不易接受。因此我們從另一角度——被現代藥理證實有治癌抗癌作用的中草藥來著手了解。當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揭示中草藥的作用機制也是中藥現代化、科學化、國際化的必然需要,也是抗癌中草藥開發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中草藥抗腫瘤的作用機制不外乎從抗突變作用、直接的細胞毒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誘導其分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性、抑制腫瘤血管形成,對腫瘤細胞膜的影響、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達的影響等方面。也就需要從抗腫瘤的中草藥中分離得到相關的活性成分來起作用。目前世界上能從高等植物中篩選出的抗癌活性成分有67萬種。動物、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著大量的抗癌活性成分。中國已從28余科屬,3000種以上的中草藥中篩選出200種以上的抗癌活性成分。研究人員已從實踐中證實從天然動、植物中進行篩選要比合成藥物中篩選命中率要高得多。這方面還需要科研工作者做大量、長期的艱巨工作。

現從傳統中醫角度摘錄部分對抗癌有效的中草藥:(1)扶正培本方面的主要有黃精、靈芝、紫河車、黃芪、黨參、女貞子、仙靈脾、鎖陽、菟絲子、附子、補骨脂、當歸、首烏、百合、冬蟲夏草、人參、白術、生地、銀耳等。(2)清熱解毒方面的主要有一枝黃花、七葉一枝花、半支蓮、半邊蓮、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山豆根、苦參、芙蓉葉、敗醬草、土茯苓、白毛藤、貓爪草、天南星等。(3)活血化瘀方面主要有丹參、莪術、雞血藤、王不留行、三七、桃仁、紅花、葛根、玉金等。其他方面主要有全蝎、蜈蚣、斑蝥、水蛭、龜版、鱉甲、穿山甲片等。

8 其他

有學者認為,腫瘤標志物、CT、MRI、PET—CT等都是西醫和現代化的東西。弦外之音,這些現代化的東西中醫不能用,或者說中醫怎么可以用現代化的東西呢?然而現代化是科學,是不斷探索、不斷提高、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中的科學。西醫要現代化,中醫亦要現代化,現代化要為西醫服務,現代化亦要為中醫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不斷提高中醫水平。目前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抗腫瘤藥“康萊特”、“艾迪”、“復方苦參素”、“攬香稀”、“鴉膽子注射液”等分別主要是從中藥薏苡仁、斑蝥、苦參、莪術、鴉膽子等中提煉出來的,其臨床療效好,是現代化技術應用的結晶。

9 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思路

目前我們可以確立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思路。可疑什么癌→屬中醫什么證什么型→中醫治則→主方→加預防性治癌的中草藥→預防性治療可疑什么癌。如:可疑肝癌→積證(血瘀氣滯型)→活血軟堅散結→膈下逐瘀湯合鱉甲煎丸→加蜈蚣、全蝎、穿山甲片等→預防性治療可疑肝癌等。以此類推,用此思路可預防性治療一切可疑癌癥。

10 病案介紹

患者,女,46歲。初診日期:1995年10月12日。主訴“右脅疼痛、刺痛交替發作8個月余”。主要病史:患者1991年10月確診為“急性乙型肝炎”,住當地醫院經降酶、抗病毒、保肝,主藥以甘利欣、泰特、氨基酸等治療3個月余,復查肝功能基本正常出院。續3年余,患者先后用過干擾素6個月、轉移因子3個月及不定期中藥治療,1995年體檢:肝功能γ-GT、SB↑、AFP↑,肝硬化全套中HA和Ⅲ膠原明顯升高,B超結論為早期肝硬化。家族史:父母健在,兄妹6人均有乙肝史,大哥、二姐與四弟2年內先后患肝癌而亡,兩個叔叔患肝癌已死亡。目前主癥:精神不振,右脅脹痛刺痛交作,中脘脹滿,納谷不香,睡眠不熟,噩夢紛紛,目黃溲黃。苔薄黃,舌暗紅、舌下筋粗紫、扭曲,脈弦緊。診斷:西醫診斷:早期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中醫診斷:脅痛(瘀血內阻,氣機不暢)。主要方藥:鱉甲丸合膈下逐瘀湯加減。炙甲片、鱉甲、莪術、延胡、桂枝、桃仁、當歸、川芎、黃芩、玉金、茵陳、枳殼、白術、丹皮等。

對于有癌癥高危家族史的患者及有嚴重“恐癌癥”的患者,在辨證施治及加預防性治癌藥同時,及時解除患者的“心結”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10余年來,患者每年服中藥7~8個月,6個月復查相關理化項目,先后加服過相關抗癌中藥有苦參、七葉一枝花、蛇舌草、半支蓮、半邊蓮、蜈蚣等。2006年4月復查肝功能正常,AFP正常,肝硬化指標正常,HBV-M(小三陽),B超示肝內光點增多增粗,余無異常,患者“心結”已除,現已在某單位承擔重要領導崗位。

11 小結

吳儀副總理在2005年11月19日中醫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慶祝大會上強調指出,要發展中醫藥事業,努力加強中醫學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中醫中藥在疾病防治方面的獨特功用,造福于中國和世界人民。本文僅從中醫中藥預防性治療可疑癌癥的角度提出粗淺意見,以供腫瘤防治工作者參考。

1 于武勝.防癌早知道.青島:青島出版社,2005,5.

2 鄭美風.這樣防癌最有效.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5,5.

3 胡春宏.別害怕癌癥.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5.

4 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8.

5 王慶其.內經選讀.北京:中國中醫學出版社,2003,1.

6 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和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2004,6.

7 韓明向,田金州.現代中醫臨床辨病治療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2.

下載